论“传统”的现代性变迁——一种社会学视野

被引:37
作者
郑杭生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
关键词
传统; 动态性; 现代性; 重构; 新构;
D O I
10.19624/j.cnki.cn42-1005/c.2012.01.001
中图分类号
C911 [];
学科分类号
030301 ; 1204 ;
摘要
本文试图从社会学的视野,结合包括汉民族在内的中国各民族即中华民族的历史和实际,对现代性进程中"传统"变化的某些规律性,或说"传统"的现代性变迁的某些规律性,进行力所能及的梳理。本文通过那些研究"传统"不可回避的关系,如传统与过去、传统与"原生态"、大传统与小传统、旧传统与新传统、传统的重构与新构等,来揭示包含在其中动态而稳定的本质性关系。这样的分析表明,中华民族的现代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现代的成长与传统的(被)发明"的历史,那种对传统全盘否定的历史虚无主义或全盘肯定的历史保守主义,都是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现代的成长与传统的(被)发明"这个观点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2+2 +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传统、理性及意识形态的多重变奏——传统观问题再探 [J].
郑杭生 ;
费菲 .
河北学刊, 2009, 29 (06) :126-131
[3]   论现代的成长和传统的被发明 [J].
郑杭生 .
天津社会科学, 2008, (03) :64-68
[4]   现代性过程中的传统和现代 [J].
郑杭生 .
学术研究, 2007, (11) :5-10+159
[5]   维吾尔族割礼仪式及其变迁——从乡村到都市的嬗变 [J].
迪丽拜尔·苏来曼 .
新疆社会科学, 2007, (04) :66-70
[6]   现代性与后传统 [J].
安东尼·吉登斯 .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1999, (03) :30-36
[7]  
传统的发明.[M].(英)E.霍布斯鲍姆(E.J.Hobsbawn);(英)T.兰格(TerenceRanger)著;顾杭;庞冠群译;.译林出版社.2004,
[8]  
为社会学辩护.[M].(英)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Giddens)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9]  
个体化社会.[M].(美)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Bauman)著;范祥涛译;.上海三联书店.2002,
[10]  
民族—国家与暴力.[M].(英)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Giddens)著;胡宗泽;赵力涛译;.三联书店.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