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碳酸盐岩心天然热释光变化特征

被引:14
作者
刘海生
方念乔
艾星涛
马万云
陈瓞延
机构
[1] 清华大学物理系原子分子纳米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质大学
[3]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4] 北京
关键词
热释光; 有孔虫; 冰期旋回; 东北印度洋; 古气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2 [古气候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东北印度洋赤道90°E海岭和孟加拉扇MD81349,MD77181岩心记录了30万a来气候变化的历史.分析发现浮游有孔虫壳体(方解石晶体)的天然热释光变化与δ18O反映的冰川旋回存在着良好的一致性:天然热释光强度的增大与间冰期对应,降低与冰期对应.对MD81349岩心天然热释光时间序列的频谱分析结果显示热释光的显著周期为99, 46, 23, 20和11ka,其中99, 46, 23, 20ka分别与天文学周期中的地球轨道偏心率周期100ka,地轴倾斜度(黄赤交角)周期54, 41ka,太阳辐射年度差异的岁差周期23, 19ka接近,这表明地球冷暖交替与太阳辐射强度周期性变化密切相关,在不同海水温度条件下结晶形成的方解石晶体的热释光强度差异显著,因而有孔虫壳体积存的热释光能够反映地球气候的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8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东经90°海岭的远洋沉积记录与晚新生代重大构造环境事件 [J].
方念乔 ;
丁旋 ;
刘勇勤 ;
胡超涌 ;
陈学方 ;
张振芳 .
地学前缘, 2002, (01) :103-111
[2]   东北印度洋深海记录基本特征及其对青藏高原隆升的响应 [J].
方念乔 ;
陈学方 ;
胡超涌 ;
丁旋 ;
张振芳 ;
刘勇勤 .
第四纪研究, 2001, (06) :490-499
[3]   南沙群岛海区沉积物中铀含量与冰期关系初探 [J].
刘韶 ;
温孝胜 ;
余克服 ;
赵焕庭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9, (02) :51-56
[4]   南海沉积物中U,Th分布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J].
温孝胜 ;
刘韶 ;
张惠玲 ;
秦佩玲 ;
赵焕庭 .
热带海洋, 1997, (03) :32-40
[5]   THE THERMO-LUMINESCENCE PROFILE OF A RECENT SEA SEDIMENT CORE AND THE SOLAR VARIABILITY [J].
CASTAGNOLI, GC ;
BONINO, G ;
PROVENZALE, A .
SOLAR PHYSICS, 1988, 117 (01) :187-197
[6]   ON THE SOLAR ORIGIN OF THE THERMOLUMINESCENCE PROFILE OF THE GT-14 CORE [J].
CASTAGNOLI, GC ;
BONINO, G ;
PROVENZALE, A ;
SERIO, M .
SOLAR PHYSICS, 1990, 127 (02) :357-377
[7]  
Orbital forcing in a stochastic resonance model of the Late-Pleistocene climatic variations[J] . Gianni Matteucci.Climate Dynamics . 1989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