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足迹的巫山县土地承载力研究

被引:15
作者
谭波
傅瓦利
机构
[1] 不详
[2]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3] 不详
关键词
生态足迹; 土地承载力; 巫山县; 生态建设; 可持续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4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巫山县地处三峡库区的腹心地带,三峡水库蓄水后,人地矛盾将更加尖锐。以巫山县为研究对象,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巫山县2006年生态足迹进行定量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2006年巫山县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296 9 hm2,可利用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仅为0.559 2 hm2,人均生态赤字高达0.737 7 hm2。其中,生态赤字部分主要来源于耕地产品、草地类产品和能源的消费。可见,巫山县的人类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已经超过了巫山县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区域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并在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巫山县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105 / 108+113 +11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Revisiting carrying capacity: area-based indicator of sustainability. William E Rees. Population and Environment: 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 1997
[2]   基于生态足迹法的移民安置区生态承载力研究——以丹江口水库工程淅川库区为例 [J].
贾永飞 ;
施国庆 ;
孙中艮 ;
王慧娟 .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09, 29 (03) :32-36
[3]  
Land evaluation in an area of severe erosio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Fu B,Gulink H. Land Degradation & Rehabilitation . 1994
[4]  
Land use system evaluation: concepts and methodology. Stomph T J,Fresco L O,van Keulen H. Agricultural Systems . 1994
[5]   生态足迹分析理论与方法 [J].
杨开忠 ;
杨咏 ;
陈洁 .
地球科学进展, 2000, (06) :630-636
[6]   移民安置区土地资源及人口承载量研究 [J].
邱元锋 ;
罗金耀 .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2, (09) :50-52
[7]  
National natural capital accounting with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concept. Wackernagel M, Onisto L, Bello P, et al. Ecological Economics . 1999
[8]   移民安置区土地承载力研究 [J].
吴宗法 ;
杨世港 ;
谈采田 .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4) :39-44
[9]   水库库周区土地极限承载力分析方法及应用 [J].
陈晓楠 ;
施国庆 ;
赵言文 ;
余文学 .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5) :587-591
[10]   基于生态足迹的北京市土地生态承载力评价 [J].
许月卿 .
资源科学, 2007, (05) :3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