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几种作物丝核菌交互致病性的聚类分析

被引:7
作者
夏正俊
顾本康
李清铣
机构
[1] 江苏农科院植保所
[2] 江苏农学院植保系
关键词
致病性; 作物; 丝核菌; 聚类分析; 点群分析; 江苏省;
D O I
10.13926/j.cnki.apps.1993.01.007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在鉴定江苏省几种作物病原丝核菌所属种及菌丝融合群的基础上,进行六种作物病原丝核菌菌株与其寄主的人工交互接种试验,结果表明六种作物病原丝核菌对各自的原分离作物均表现强致病性。将该六种病菌在六种作物上的病情指数经聚类分析可划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水稻纹枯病菌,在人工接种条件下可侵染六种作物,综合致病力最强,平均病指为42、38;第二类为玉米、大豆纹枯病菌及棉花立枯病菌,其致病特性及症状与水稻纹枯病菌相似,但致病力较弱,平均病指分别为31、0,25、80和18、95:第三类为大、小麦纹枯病菌,其致病特性与前两者截然不同,不侵染大豆和棉花,平均病指为28、1和26、53。据致病力划分的类群与菌株所属的分类地位基本吻合。另外,本文还讨论了病原丝核菌在自然界中相互侵染的可能性,以及各种作物丝核菌种群的多样性等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麦类纹枯病防治研究——Ⅰ.大小麦及其轮作物丝核菌(Rhizoctonia spp.)的生物学特性与致病力比较 [J].
王裕中 ;
杨新宁 ;
史建荣 .
江苏农业学报, 1986, (04) :29-36
[2]   我国小麦纹枯病病原学的初步研究 [J].
陈延熙 ;
唐文华 ;
张敦华 ;
简小鹰 .
植物保护学报, 1986, (01) :39-44
[3]   禾谷类作物纹枯病研究Ⅰ:水稻、玉米、小麦纹枯病和棉花立枯病四者之间的关系 [J].
颜思齐 ;
吴帮承 ;
唐显富 ;
刘灼均 ;
江浪 .
植物病理学报 , 1984, (01) :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