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协同供给的学理根据与制度基础

被引:5
作者
谢来位 [1 ]
钟裕民 [2 ]
机构
[1]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
[2] 南京师范大学
关键词
公共服务; 协同供给; 学理根据; 制度基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根据各类公共服务的社会特性、消费特性、交易因素和人为因素分析其最适宜的组织形式和投资管理模式,为公共服务协同供给寻找学理根据。公共服务协同供给面临保障制度碎片化、主体身份限制、"供给侧"财政投入、制度化标准化程度低、信息资源共享难、监管到位难等障碍,亟需推动公共服务组织结构网络化、建立"钱随人走"的公共财政制度、健全供给主体公平竞争制度、健全公共服务合同及合同监管制度、健全信息资源共享制度。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1]  
新公共服务.[M].(美) 登哈特; (美) 登哈特;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12]  
国富论.[M].(英) 斯密 (Smith;A.) ; 著.上海三联书店.2009,
[13]  
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M].(美)E.S.萨瓦斯(E.S.Savas)著;周志忍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4]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M].(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Ostrom)著;余逊达;陈旭东译;.上海三联书店.2000,
[1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人民出版社.1972,
[16]  
新农合资金这样遭蚕食.[N].郝迎灿;.人民日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