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CO2混相驱候选油藏筛选评价新方法

被引:6
作者
张艳玉 [1 ]
李延杰 [2 ]
孙晓飞 [1 ]
白需正 [3 ]
苏玉亮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2] 中海油研究总院
[3]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孤东采油厂
关键词
CO2混相驱; 筛选指标; 评价标准; 理想解法; 灰色关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57.45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注CO2提高采收率项目实施之前,对油藏进行注CO2筛选评价可提高注CO2项目的成功率和经济效益。从CO2混相驱机理出发,综合分析了影响注CO2混相驱开采效果的12个油藏和流体参数作为筛选油藏的综合评价参数。根据对国内外大量CO2混相驱项目的统计,运用理论分析、现场经验和概率统计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这些参数的量化方法。在运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评价参数的综合权重的基础上,结合理想解法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优点,建立了用于多油藏筛选评价的加权灰色关联-理想模型(GC-TOPSIS)综合评价方法。应用该筛选方法对5个典型的候选油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成功结合主客观两方面的影响,正确评价各候选油藏注CO2混相驱潜力的大小。
引用
收藏
页码:141 / 14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2010 worldwide EOR survey.[J].Koottungal; Leena.Oil & Gas Journal.2010, 14
[2]  
Ranking Reservoirs for Carbon Dioxide Flooding Processes..Rivas O;.SPE23641.1994,
[3]  
EOR Screening Criteria Revisited Part 1: Introduction to Screening Criteria and Enhanced Recovery Field Projects..Taber J J; Martin F D; Seright R S;.SPERE.1997,
[4]  
管理决策与应用熵学.[M].邱菀华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5]  
国外油田注气开发实例.[M].庞彦明等编译;.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6]  
二氧化碳驱油机理及工程设计.[M].(美)克林斯(Klins;M.A.)著;程绍进译;.石油工业出版社.1989,
[7]  
混相驱开发油田.[M].(美)小斯托卡(Stalkup;F.I.Jr.)著;王福松译;.石油工业出版社.1989,
[8]   GM(1,1)模型的改进及其在变形预测中的应用 [J].
彭正明 ;
王腾军 ;
曹冬冬 ;
徐秋艳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2, 34 (04) :102-106
[9]   CO2驱过程中不同相态流态对采收率的影响 [J].
徐阳 ;
任韶然 ;
章杨 ;
郭平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27 (01) :53-56+120
[10]   CO2地下埋存及驱油效果影响因素 [J].
姚约东 ;
李相方 .
新疆石油地质, 2009, 30 (04) :493-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