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云凝结核的观测研究

被引:50
作者
石立新
段英
机构
[1] 河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关键词
华北; 云凝结核; 观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5 [云];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连续气流纵向热梯度云凝结核仪对中国华北地区空中和地面的云凝结核(CCN)进行了观测研究。2005年秋季和2006年春季的飞机观测结果表明,华北地区的CCN主要来源于地面,近地层CCN浓度较高,CCN浓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少;CCN的分布与地面源地密切相关,污染地区乡村上空CCN浓度比无污染地区乡村高5倍以上,而污染城市上空的CCN浓度无显著差异;水平穿越淡积云云簇时云内CCN明显减少,表明云对CCN的消耗作用。2005年夏季石家庄地面CCN观测显示,同一过饱和度(S)下的CCN浓度差异很大,在S=0.1%、0.3%和0.5%下的最小值分别为584、808和2431个/cm3,最大值分别为9495、16332和21812个/cm3;CCN有明显的日变化,06时以后浓度开始上升,上午至中午前后达到极大值,下午浓度下降,原因可能是由于上午汽车排放以及光化学产物开始增加所致;降水对CCN具有冲刷作用。本文根据关系式N=CSk拟合得到的空中和地面的CCN活化谱参数C值明显较大(大于1000),k值较高(约0.7),表明华北地区CCN具有大陆性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644 / 65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珠江三角洲大气灰霾导致能见度下降问题研究 [J].
吴兑 ;
毕雪岩 ;
邓雪娇 ;
李菲 ;
谭浩波 ;
廖国莲 ;
黄健 .
气象学报, 2006, (04) :510-517+538
[2]   近50年中国地面气候变化基本特征 [J].
任国玉 ;
郭军 ;
徐铭志 ;
初子莹 ;
张莉 ;
邹旭凯 ;
李庆祥 ;
刘小宁 .
气象学报, 2005, (06) :942-956
[3]   中国近8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J].
陈隆勋 ;
周秀骥 ;
李维亮 ;
罗云峰 ;
朱文琴 .
气象学报, 2004, (05) :634-646
[4]   北京市大气细粒子的质量浓度特征研究 [J].
王京丽 ;
谢庄 ;
张远航 ;
邵敏 ;
曾立民 ;
程丛兰 ;
徐晓峰 ;
赵习方 ;
孟燕军 .
气象学报, 2004, (01) :104-111
[5]  
宁夏气象科技文选集[M]. - 宁夏人民出版社 , 宁夏气象科学研究所编, 1998
[6]   A continuous-flow streamwise thermal-gradient CCN chamber for atmospheric measurements [J].
Roberts, GC ;
Nenes, A .
AEROSO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5, 39 (03) :206-221
[7]  
The nuclei of natural cloud formation part II: The supersaturation in natural clouds and the variation of cloud droplet concentration[J] . S. Twomey.Geofisica Pura e Applicata . 1959 (1)
[8]  
The influence of cloud nucleus population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stability of convective clouds .2 Twomey S,Squires P. Tellus . 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