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在螯虾动物模型的感染特性

被引:30
作者
朱建中
陆承平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动物疫病诊断与免疫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南京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白斑综合征病毒; 感染温度; 感染途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45.1+9 [其他];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应用克氏原螯虾作为动物模型研究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 (WSSV)的感染增殖特性 ,涉及感染温度、感染途径、继发感染、半数致死量 (LD50 )、免疫保护及保存期等。结果显示 ,2 2~ 2 5℃时 ,接种WSSV的螯虾一般于 2~7d内死亡 ,温度升高对病毒增殖影响不显著 ,30~ 32℃时 ,平均死亡时间 2~ 6d ,温度降低对病毒增殖影响较显著 ,15~ 19℃时 ,接种螯虾平均 2~ 10d内死亡 ,8~ 10℃时 ,平均死亡时间 3~ 13d。感染途径分别用腹节肌肉、腹节皮下注射及口服 ,均能使螯虾感染发病 ,而浸泡方式不能使螯虾发病。细菌分离和细菌定量结果表明 ,寄生于螯虾心脏、肝胰腺内的阴沟肠杆菌在感染后期大量增殖 ,菌量分别是正常螯虾的 2 5和 30倍 ,形成继发感染。用螯虾测定WSSV的LD50 为 10 -6.5·mL-1种毒液。将病毒 5 6℃ ,30min灭活后免疫螯虾 ,不能使螯虾形成免疫保护。WSSV匀浆液 - 30℃冻存 1年后失活 ,而 - 30℃冻存于螯虾体内WSSV保存 1年后仍有活力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对虾病毒病害的研究进展 [J].
高玮 ;
张立人 .
中国病毒学, 1997, (01) :8-13
[2]   用对虾的致病病毒人工感染克氏原螯虾 [J].
魏静 ;
陆承平 ;
杨丛海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8, (04) :81-85
[3]   急性致死性对虾病的杆状病毒病原研究 [J].
彭宝珍,任家鸣,沈菊英,周国瑛,顾惠庭,沈亚林,郑国兴,龚祖埙 .
病毒学报, 1995, (02) :15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