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认知、互动:中美关系演进的动因探析

被引:19
作者
王浩 [1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2] 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关键词
中美关系; 国家核心利益; 战略互疑; 新型大国关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822.371.2 [];
学科分类号
030207 ;
摘要
中美是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并且分属于不同文明体系的两个大国,因此从国际政治的角度看,中美关系具有全球性意义,是一对天然的"战略关系"。基于上述性质,中美关系的稳定和发展就必须建立在特定的"战略基础"之上,而这种基础能否最终得以形成并稳固,将取决于双方国家核心利益的一致性/兼容性程度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相互认知和战略博弈。因此,利益、认知、互动是决定中美关系走向的三大要素,它们构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的循环系统,使自正常化以来的中美关系呈现出明显的三阶段特征,分别为1969-1989年探索并确立的以"联合抗苏"为战略基础的发展阶段、1989-2009年探索并确立的以"接触与融入"为战略基础的发展阶段以及2009年至今探索并逐步推进的以"新型大国关系"为战略基础的发展阶段。因此,作者将以上述三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为分析工具,重点阐释1969-1989年、1989-2009年中美关系演进的内在机理,以此探究2009年以来中美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并运用上述机理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做出简要分析。
引用
收藏
页码:98 / 116+158 +158-159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1]  
中美关系史[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陶文钊, 2009
[12]  
与中国接触[M]. 新华出版社 , (美)阿拉斯泰尔·伊恩·约翰斯顿(AlastairIainJohnston), 2001
[13]  
中国国家利益分析[M]. 天津人民出版社 , 阎学通著, 1996
[14]  
中美关系的轨迹[M]. 时事出版社 , 刘连第, 1995
[15]  
美国在越南的干涉和战争[M]. 世界知识出版社 , 时殷弘著, 1993
[16]  
金灿荣:中美需形成"功能性伙伴关系" .2 http://www.guancha.cn/jin-can-rong/20121220115352.shtml . 2014
[17]  
Secretary Haig''s Toast at Welcoming Banquet in Beijing .2 DNSA . 1981
[18]  
International Conflict and Cooperation .2 Mark R.Amstutz. . 1999
[19]   论奥巴马政府的亚太战略 [J].
吴心伯 .
国际问题研究, 2012, (02) :62-77
[20]   观察中美关系发展的三个维度 [J].
倪峰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6, (08) :26-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