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转变看中国入世后制造业的全球定位

被引:4
作者
徐思嘉
机构
[1]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系 上海
关键词
国际竞争力; 贸易竞争指数;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国际分工; 有效需求; 高端制造业;
D O I
10.19374/j.cnki.14-1145/f.2004.07.050
中图分类号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摘要
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已发生变化。工业制成品的国际竞争力已显著提高 ,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继续保持明显比较优势的同时 ,技术密集型产品在世界市场上也具有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中国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比较优势转化这一有利因素和低技术含量产品有效需求不足的增长约束 ,动态地把握好本国人力成本相对较低等资源禀赋优势 ,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审视自身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 ,抓住经济长周期调整的机会 ,积极参与高技术含量制造业 ,通过政策导向 ,全方位、多层次地参与到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和销售网络中去 ,在“干中学”中不断提升本国的比较优势
引用
收藏
页码:123 / 12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WTO:中国与世界.[M].李善同等著;.中国发展出版社.2000,
[2]  
经济全球化:中国的出路何在.[M].刘力著;.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3]  
国际经济学.[M].华民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4]  
国际贸易教程.[M].尹翔硕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5]   “入世”后中国如何参与国际分工 [J].
华民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2, (04) :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