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中农民居住方式变化的生态环境行为效应分析

被引:3
作者
陈会广
李浩华
张耀宇
邹伟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 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心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居住方式; 分散居住; 集中居住; 生态环境行为; 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F301.2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学科分类号
120405 ; 020106 ; 083306 ; 0903 ;
摘要
土地整治带来了农民由分散到集中的居住方式变化,由此也对农民生活及农村生态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本文基于南京市高淳县、溧水县以及六合区18个村183个农户的调研数据,分集中居住(10个村,101个农户样本)与分散居住(8个村,82个农户样本)两个组,并运用描述性分析、对比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等方法对集中居住区与分散居住区农民生态环境行为进行了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地整治中农民居住集中化,与此同时其生活方式、生态环境行为方式也出现了与分散居住区农民显著不同的变化。集中居住区农户与分散居住区农户相比,在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置方式、能源及户厕使用种类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集中居住区农户生活废物废水的处理方式得到好转,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因下水管网建设不完善或缺少处理设施,集中居住区生活污水大多集中后外排,这种排污模式对社区外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使农民生活排污的外部性影响由社区内转变为社区外。这对今后改进土地整治工作而言,必须考虑到农民居住方式变化的生态环境行为效应。在相应评估基础上的土地整治才能处理好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及农村生态之间的关系,对三生空间格局的优化才具有真正的指导意义和示范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2067 / 207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新农村建设中农户的居住生活变化及其生计转型 [J].
信桂新 ;
阎建忠 ;
杨庆媛 .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4 (02) :122-130
[2]  
农村集中居住:发生机制、发展阶段及拆迁补偿——基于新桥镇的案例研究[J]. 阮荣平.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02)
[3]   基于生态环境保护视角的土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以成都市三河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 [J].
丁向华 ;
姜照勇 ;
罗良伟 ;
王永志 ;
廖春花 ;
王挺之 .
资源科学, 2011, 33 (11) :2055-2062
[4]   科学推进中国农村土地整治战略 [J].
刘彦随 .
中国土地科学, 2011, 25 (04) :3-8
[5]   农民生活型环境行为对农村环境的影响 [J].
田翠琴 ;
赵志林 ;
赵乃诗 .
生态经济, 2011, (02) :179-184
[6]   农村居民对环境保护的认知程度及支付意愿研究——以纳板河自然保护区居民为例 [J].
靳乐山 ;
郭建卿 .
资源科学, 2011, 33 (01) :50-55
[7]   土地整理的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J].
李岩 ;
欧名豪 ;
赵庚星 .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19 (02) :398-403
[8]   土地整理景观生态评价方法及应用——以江汉平原土地整理项目为例 [J].
谷晓坤 ;
陈百明 .
中国土地科学, 2008, 22 (12) :58-62
[9]   土地整理项目区的景观格局及其生态效应 [J].
刘勇 ;
吴次芳 ;
岳文泽 ;
叶艳妹 .
生态学报, 2008, (05) :2261-2269
[10]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农户安全农产品供给机理探析 [J].
赵建欣 ;
张忠根 .
财贸研究, 2007, (06) :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