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藻类粒级结构及色素成分对浮游植物吸收系数的影响

被引:11
作者
王桂芬
曹文熙
许大志
杨跃忠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浮游植物吸收系数; 藻类粒级结构; 色素成分; 生物-光学模式; 水色遥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8 [水生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在珠江口、广东沿岸及南海北部三个航次生物-光学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色素打包效应和色素成分的变化对浮游植物吸收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因素对吸收系数都有较大的贡献,但在不同的水体它们的影响程度各有不同.对网采浮游植物含量较高的珠江口和广东沿岸的水体而言,色素打包效应较强,对675 nm处比吸收系数的贡献平均分别为40%和20%;对微型浮游植物占主导地位的南海北部航次的水体,打包效应较弱,对675 nm处比吸收系数的影响平均仅为6%.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对吸收光谱进行分析,发现除叶绿素a之外的辅助色素对吸收系数的贡献主要表现在蓝绿光波段,三个航次440 nm波长处对总吸收的贡献平均分别为44%,43%和53%,其中对珠江口和广东沿岸航次的水体主要是光合类胡萝卜素的吸收贡献,而对南海北部航次的水体除了光合类胡萝卜素以外还要受到光保护类胡萝卜素的影响.由于河口、近岸和外海水体藻类粒级结构和辅助色素成分对浮游植物吸收系数的贡献有明显的差异,在南海北部水体建立比较精确的生物光学模型时,需考虑藻类粒级结构及色素成分对浮游植物吸收系数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南海北部水体浮游植物比吸收系数的变化 [J].
王桂芬 ;
曹文熙 ;
许大志 ;
刘胜 ;
张建林 .
热带海洋学报, 2005, (05) :1-10
[2]   南海叶绿素浓度季节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J].
赵辉 ;
齐义泉 ;
王东晓 ;
王文质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5, (04) :45-52
[3]   南海北部微微型光合浮游生物的丰度及环境调控 [J].
宁修仁 ;
蔡昱明 ;
李国为 ;
史君贤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3, (03) :83-97
[4]   海洋光学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前沿 [J].
潘德炉 ;
李炎 .
中国工程科学, 2003, (03) :39-43
[5]   北部湾浮游植物粒径分级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征 [J].
刘子琳,宁修仁,蔡昱明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8, (01) :50-57
[6]  
Regional patterns of particulate spectral absorption in the Pearl River estuary[J] . Wenxi Cao,Yuezhong Yang,Xiaoqiang Xu,Liangmin Huang,Jianlin Zhang.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 2003 (21)
[7]   Latitudinal and vertical distributions of phytoplankton absorption spectra in the central North Pacific during spring 1994 [J].
Harimoto T. ;
Ishizaka J. ;
Tsuda R. .
Journal of Oceanography, 1999, 55 (6) :667-679
[8]  
Physical-biological oceanographic coupling influencing phytoplankton and primary pro-duc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2 NING Xiu-ren,CHAI Fei,XUE Hui-jie,et al. J Geophys Res .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