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海热带气旋强度突变的热力特征

被引:6
作者
于玉斌
姚秀萍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
关键词
近海; 热带气旋; 强度突变; 热力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44 [热带气象];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应用2000-2006年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合成分析和对比分析,利用全型垂直涡度倾向方程,研究中国近海热带气旋强度突变的热力特征。结果表明:(1)突然增强热带气旋在其中心附近对流层高低层均存在视热源Q1的极大值中心,低层Q1在突然增强过程中越来越强;而突然减弱热带气旋在中心附近对流层中层存在Q1的极大值中心,而且在突然减弱过程中Q1越来越弱。视水汽汇Q2的极值中心在热带气旋强度变化过程中位于对流层中层,在突然增强过程中有所增大,而在突然减弱过程中有所减小。(2)Q1的峰值高度在热带气旋突然增强和突然减弱过程中分别位于对流层高层和中层。Q2的峰值高度在热带气旋突然增强过程中不断抬升,而在突然减弱过程中不断降低,这说明积云对流的垂直输送在热带气旋突然增强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3)热带气旋中心附近对流层中上层非绝热加热随着高度增加、对流层低层垂直非均匀加热的增大有利于热带气旋的突然增强,反之导致热带气旋突然减弱。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8807号登陆台风的数值研究:内核结构及能量水汽收支 [J].
徐亚梅 .
气象学报, 2007, (06) :877-887
[2]   近海热带气旋强度突变的垂直结构特征分析 [J].
于玉斌 ;
杨昌贤 ;
姚秀萍 .
大气科学, 2007, (05) :876-886
[3]   大气热力学的若干新发展 [J].
Cao Hongxing Beijing Institute for Urban Meteorology Beijing 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
应用气象学报, 2005, (04) :554-560
[4]   暴雨过程对副热带高压变动的影响 [J].
周兵 ;
何金海 ;
徐海明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4, (04) :394-406
[5]   热带气旋“黄蜂”动热力特征演变的模拟分析 [J].
闫敬华 ;
丁伟钰 ;
陈子通 ;
王安宇 .
热带气象学报, 2003, (S1) :12-24
[6]   热带气旋“黄蜂”登陆过程诊断分析 [J].
梁建茵 ;
陈子通 ;
万齐林 ;
丁伟钰 ;
刘春霞 ;
林爱兰 .
热带气象学报, 2003, (S1) :45-55
[7]   西大西洋锋面气旋过程的数值模拟和等熵分析 [J].
崔晓鹏 ;
吴国雄 ;
高守亭 .
气象学报, 2002, (04) :385-399
[8]   热力适应、过流、频散和副高 I.热力适应和过流 [J].
吴国雄 ;
刘屹岷 ;
不详 .
大气科学 , 2000, (04) :433-446
[9]   空间非均匀加热对副热带高压形成和变异的影响──Ⅲ:凝结潜热加热与南亚高压及西太平洋副高 [J].
刘屹岷 ;
吴国雄 ;
刘辉 ;
刘平 .
气象学报, 1999, (05) :525-538
[10]   空间非均匀加热对副热带高压带形成和变异的影响Ⅰ:尺度分析 [J].
吴国雄 ;
刘屹岷 ;
刘平 .
气象学报, 1999, (03)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