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凋落物研究进展

被引:252
作者
林波
刘庆
吴彦
何海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成都
[3] 成都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关键词
森林凋落物; 研究方法; 凋落量; 影响因子; 分解速率;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04.0014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对森林凋落物的概念、研究方法及主要研究内容作了阐述 ,特别就凋落物收集面积和分解袋孔径大小、凋落量时空动态和凋落物分解速率等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目前森林凋落物研究的重要结论有 :海拔和纬度因子是通过对光、温、水等生态因子的再分配来影响凋落量 ,其中主导气候因子是年均温。凋落物的分解与化学组成和环境因子有关 ,C/N和N含量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土壤水分是影响凋落物分解主要环境因子之一 ;土壤微生物对凋落物的影响 ,前期是通过真菌破碎凋落物表层使内居性动物得以侵入凋落物内部 ,后期则以细菌降解有机物为主。凋落量、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因子 ,以及凋落物的生态作用等内容应是凋落物研究的重要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60 / 6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亚高山针叶林土壤动物和土壤微生物对针叶分解的作用(英文) [J].
田兴军 ;
立石贵浩 .
植物生态学报, 2002, (03) :257-263
[2]   中国西部亚高山针叶林凋落物的生态功能 [J].
林波 ;
刘庆 .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1, (05) :49-54
[3]   森林凋落量研究概述 [J].
廖军 ;
王新根 .
江西林业科技, 2000, (01) :31-34
[4]   杉木与主要阔叶造林树种叶凋落物的混合分解 [J].
廖利平 ;
马越强 ;
汪思龙 ;
高洪 ;
于小军 .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01) :27-33
[5]   外加氮源对杉木叶凋落物分解及土壤养分淋失的影响 [J].
廖利平 ;
高洪 ;
汪思龙 ;
马越强 ;
黄志群 ;
于小军 .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01) :34-39
[6]   西藏林芝云杉林凋落物的特征研究 [J].
王建林 ;
陶澜 ;
吕振武 .
植物生态学报 , 1998, (06) :87-91
[7]   鼎湖山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凋落物的养分动态 [J].
李志安 ;
王伯荪 ;
翁轰 ;
屠梦照 ;
姚文华 .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1998, (03) :209-215
[8]   天山森林凋落物和枯枝落时层的研究 [J].
李叙勇 ;
孙继坤 ;
常直海 ;
郝瑶琴 ;
陈冰 ;
蒋平安 .
土壤学报, 1997, (04) :406-417
[9]   杉木幼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及其分解作用研究 [J].
马祥庆 ;
刘爱琴 ;
何智英 .
植物生态学报 , 1997, (06) :77-83
[10]   浙江建德青冈常绿阔叶林凋落量研究 [J].
于明坚,陈启瑺,李铭红,常杰,潘晓东,陈增鸿,邵剑波 .
植物生态学报 , 1996, (02) :144-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