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及其制度研究

被引:5
作者
李晓燕
机构
[1]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农业生态环境补偿; 制度;
D O I
10.15899/j.cnki.1005-5681.2016.01.042
中图分类号
F323.22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摘要
农业生态环境补偿的实质是建立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和协调关系,通过这种稳定的关系来促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其制度的属性是一种稳定的可持续性的利益联结,能够对保护者产生激励作用和协调作用,从而实现农业生产、农牧民增收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多重效益。建立健全民族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加快农业生产中的"补偿"式发展,守住民族地区农业生态环境底线,同步推动农业生产效率提升与生态环境损害下降,是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需。
引用
收藏
页码:209 / 21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的框架构建及运行路径研究 [J].
刘尊梅 .
生态经济, 2014, 30 (05) :122-126
[2]   生态文明理念下西部地区自然资源有偿化开发——基于构建资源开发补偿机制的视角 [J].
李晓燕 ;
蔡军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35 (03) :140-144
[3]   我国农业生态补偿制度探析 [J].
董红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5 (01) :135-139
[5]   我国农业生态环境补偿的现状、难点与对策研究 [J].
孙驰 .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10 (06) :117-120
[6]   我国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建设可行性研究 [J].
李平 .
宁夏社会科学, 2010, (06) :58-61
[7]   论我国农业生态补偿立法困境 [J].
陈叶兰 .
求索 , 2010, (10) :171-172+25
[8]   论资源枯竭型地区接续替代产业的选择原则 [J].
赵新宇 ;
张人戈 .
当代经济研究, 2009, (07) :45-48
[9]   祁阳绿色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J].
刘立勇 .
经济研究导刊, 2009, (18) :164-165
[10]   河南应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J].
樊万选 .
河南国土资源, 2005, (12)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