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油田石炭-二叠系煤成气生成模式

被引:13
作者
金强 [1 ]
宋国奇 [2 ]
王力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 不详
关键词
石炭-二叠系; 埋藏史; 生烃动力学; 煤成气; 生成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胜利油田在所属的临清坳陷东部和济阳坳陷发现了石炭-二叠系煤成气,根据该煤系烃源岩的分布与性质、所处构造单元及其演化特征分析,发现隆起、凸起、低凸起、斜坡和洼陷深部等5个构造单元的生烃史存在明显差别。将煤岩一次和二次生烃模拟实验得到的活化能等动力学参数与不同构造单元的埋藏史相结合,建立了不同构造单元煤成气生成量与地质年代的数量关系,得到了5种煤成气生成模式:隆起区中晚期不生烃模式;凸起区晚期不生烃模式;低凸起晚期成熟—高熟生烃模式;斜坡带晚期成熟—高熟生烃模式;深洼带晚期过熟生烃模式。研究表明:临清坳陷东部洼陷带、惠民凹陷南坡、沾化凹陷罗家斜坡带、车镇凹陷东部斜坡带、埕东凸起北部斜坡带等发育高成熟气源灶,斜坡带及周边地区是最为有利的煤成气勘探区。
引用
收藏
页码:358 / 36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煤岩初次和二次生烃动力学及其对沾化凹陷孤北天然气成因的解释 [J].
金强 ;
王秀红 ;
胡晓庆 ;
王力 ;
王娟 ;
宋国奇 .
地球化学, 2008, (03) :239-244
[2]   中国天然气勘探思路的转变 [J].
宋岩 ;
柳少波 .
天然气工业, 2008, (02) :12-16+161
[3]   中国煤成气潜在区 [J].
戴金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 (06) :641-645+663
[4]   龙口油页岩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J].
迟姚玲 ;
李术元 ;
马玉华 ;
岳长涛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4) :112-115
[5]   煤成气储层沉积、层序及其空间展布研究——以济阳孤北区块为例 [J].
李增学 ;
张善文 ;
刘华 ;
房庆华 ;
韩美莲 .
中国地质, 2007, (04) :612-621
[6]   中国深层天然气形成及保存条件探讨 [J].
刘文汇 ;
张殿伟 .
中国地质, 2006, (05) :937-943
[8]   济阳坳陷煤系构造-热演化史对煤成气的影响 [J].
陈丽 .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1) :59-61
[9]   中国天然气地质理论进展 [J].
宋岩 ;
陈孟晋 ;
秦胜飞 ;
仇明祥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1) :8-11
[10]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煤成气甲烷碳同位素动力学研究及其成藏意义 [J].
帅燕华 ;
邹艳荣 ;
彭平安 .
地球化学, 2003, (05) :469-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