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东部流体势场演化对油气运聚的控制

被引:22
作者
刘震
金博
韩军
关强
李培俊
机构
[1] 石油大学!(北京)
[2] 新疆石油管理局准东勘探项目经理部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古代; 流体势; 地层压力; 孔隙度; 埋藏深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流体势是控制地下孔隙流体流动的基本动力,影响流体最终的富集程度和富集部位。古流体势分析的关键在于孔隙度的演化、地层古厚度的恢复以及剥蚀厚度的计算。由模型建立了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受埋藏深度和埋藏时间双重因素控制的吉孔隙度函数,并由此求出地层古厚度和古埋深。用“改进的Philippone公式”进行古地层压力的计算,并用今实测压力对计算的古地层压力进行校正,能获得比较合理的古流体势场。通过综合分析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二叠系油藏和侏罗系油气藏流体势场演化过程,发现流体势场演化及分布特征对油气运移聚集的控制作用在不同地区、不同层位有明显差异。总体上讲,油气有向相对低势区聚集的趋势,但不同类型的油气藏与流体势场的关系又不完全相同。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3+112 +112-11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沉积盆地地层古埋深的恢复 [J].
邵新军 ;
刘震 ;
崔文富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9, (03) :3-5
[2]   辽西凹陷北洼下第三系异常地层压力分析 [J].
刘震 ;
张万选 ;
张厚福 ;
邓祖佑 .
石油学报, 1993, (01) :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