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释义

被引:4
作者
周毅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
关键词
城市; 城市化; 城市化动力机制;
D O I
10.13831/j.cnki.issn.1672-8254.2003.05.026
中图分类号
F290 [城市经济理论];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21世纪是“城市世纪”。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成正比,呈现高速发展趋势。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现代文明标志及创新的载体,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信息中心,具有集聚、规模和辐射等功能效应。2000余年来,城市内涵随历史发展不断丰富。城市化一词的出现至今也有百余年历史,不同学科对城市化理解不同。其实质是一个以人为中心、受众多因素影响的复杂多变的软硬件系统化过程,是从传统向现代全面转型和变迁过程。不仅是农业人口向非农、并向城镇的聚集,而且是城镇在空间数量、区域规模、功能作用诸方面的扩大,以及城市经济关系、居民生活方式改变的过程。城市化与城镇化、农村城市化、农村城镇化及城乡一体化等相关新概念有所区别。从区位论、结构论、人口迁移论、非均衡增长论到生态学派论,从梯度推移、增长极与地域生产综合论到产业集群论的演进,体现了城市化发展理论的深化。不同学者对城市化动力机制认识不同,但在“推拉”机制上形成共识。不同阶段和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地区,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相异,而其相同点包括:农业工业化推动、比较利益驱动、农业剩余贡献和制度变迁促进等。
引用
收藏
页码:102 / 113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21]  
中世纪的城市.[M].(比利时)皮雷纳(Pirenne;H.)著;陈国毝译;.商务印书馆.1985,
[22]   新城市化进程——90年代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和特点探讨 [J].
宁越敏 .
地理学报, 1998, (05) :88-95
[23]   论中国建制镇发展、地域差异及空间演化——兼与“中国反城市化论”者商榷 [J].
顾朝林 .
地理科学, 1995, (03) :208-216+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