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政治”背景下的人大工作创新

被引:4
作者
虞崇胜 [1 ]
张星 [2 ]
机构
[1] 武汉大学政治文明与政治发展研究中心
[2]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政治; 互动性; 人大代表; 工作创新;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网民交流; 舆论监督;
D O I
10.13755/j.cnki.rdyj.2012.04.005
中图分类号
D62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当下的中国,网络政治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政治生态。网络政治具有虚拟性、互动性、平等性、直接性、开放性、便捷性、廉价性等特点,对于主要以民意集中和表达为功能的人大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近年来,各级人大结合人大工作实际,积极运用网络政治的优势,在政治沟通、政治参与和监督等领域已取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1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网络政治的政治学分析 [J].
刘结籽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S1) :385-386
[2]   以人大民主为重点继续推进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J].
浦兴祖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5) :129-134+154
[3]   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J].
蔡定剑 .
政法论坛, 2004, (06) :7-17
[4]  
网络政治空间与公民政治参与[N]. 唐亚林. &nbsp文汇报. 2009 (012)
[5]   国外学者对网络政治的研究 [J].
刘文富 .
政治学研究, 2001, (02) :67-75
[6]   网络监督:成因、局限及政府应对 [J].
徐秀勇 ;
杨嘉 .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10, (01) :21-25
[7]   网络监督三题 [J].
陶文昭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9, (06) :67-71
[8]   中国网络政治研究综述 [J].
宋迎法 ;
李翔 .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3 (10) :83-86
[9]   列宁的代议制理论与中国人大制度建设 [J].
虞崇胜 .
人大研究, 2009, (10) :14-18
[10]   网络政治的兴起对中国政治发展的促进作用 [J].
熊光清 .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3) :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