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山区近50年降水差异及可能局地成因探讨

被引:12
作者
王晓玲 [1 ]
任燕 [2 ]
机构
[1] 陕西省气象学会
[2] 陕西省气象培训中心
关键词
秦岭; 降水变化; 局地成因; 气溶胶; 地形作用; 人工增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 [降水];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秦岭山区54个气象站50年以上日降水资料,分析了复杂地形下小区域降水变化差异,探讨了可能的局地成因,结果表明:(1)年均降水量总体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反映出秦岭阻挡作用和山谷东风回流影响;(2)近50年来区域年降水以减为主,9个增加站位于东部,夏季降水以增加为主,减少站集中在秦岭山上和区域西部,降水向夏季集中倾向明显;(3)日雨量小于5mm的年雨量和雨日数减少趋势明显,雨量≥50mm的年雨量和雨日数增加趋势明显,即小雨减少大雨增多;(4)降水变化的多个方面及其与海拔高度和经度对应关系的分析结果,反映出气溶胶抑制地形降水以及成冰作用恢复被抑制降水的作用,说明局地成因中气溶胶起了不可忽视作用;(5)地形作用和区域能量平衡也是重要局地成因。
引用
收藏
页码:911 / 91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近50年来中国夏季降水及水汽输送特征研究 [J].
申乐琳 ;
何金海 ;
周秀骥 ;
陈隆勋 ;
祝从文 .
气象学报, 2010, 68 (06) :918-931
[2]   高原东侧特大暴雨过程中秦岭山脉的作用 [J].
慕建利 ;
李泽椿 ;
李耀辉 .
高原气象, 2009, 28 (06) :1282-1290
[3]   淮河流域夏季降水的振荡特征及其与气候背景的联系 [J].
魏凤英 ;
张婷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 39 (10) :1360-1374
[4]   近五十年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强度变化特征 [J].
陈冬冬 ;
戴永久 .
大气科学 , 2009, (05) :923-935
[5]   气溶胶对秦岭山脉地形云降水的影响 [J].
徐小红 ;
余兴 ;
戴进 .
气象, 2009, 35 (01) :37-47
[6]   秦岭地区气溶胶对地形云降水的抑制作用 [J].
戴进 ;
余兴 ;
Daniel ROSENFELD ;
徐小红 .
大气科学, 2008, (06) :1319-1332
[7]   东亚季风系统的时空变化及其对我国气候异常影响的最近研究进展 [J].
黄荣辉 ;
顾雷 ;
陈际龙 ;
黄刚 .
大气科学, 2008, (04) :691-719
[8]   夏季中国降水型的年代际变化与大气内部动力过程及外强迫因子关系 [J].
张庆云 ;
吕俊梅 ;
杨莲梅 ;
卫捷 ;
彭京备 .
大气科学, 2007, (06) :1290-1300
[9]   地形对降水的影响研究概述 [J].
廖菲 ;
洪延超 ;
郑国光 .
气象科技, 2007, (03) :309-316
[10]  
Tropical Precipitation Estimated by GPCP and TRMM PR Observations[J]. 李锐,傅云飞.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