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大气颗粒物输送路径及潜在源分析

被引:48
作者
李颜君 [1 ]
安兴琴 [2 ]
范广洲 [1 ]
机构
[1]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成分研究所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后向轨迹聚类分析; 潜在源贡献; 浓度权重轨迹; 北京;
D O I
10.19674/j.cnki.issn1000-6923.2019.0110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TrajStat软件和全球资料同化系统数据,计算了2005~2016年北京市逐日72h气流后向轨迹,采用聚类分析方法,结合北京同期PM2.5逐日质量浓度数据,分析北京市年及四季后向气流轨迹特征及其对北京市颗粒物浓度的影响,运用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法(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WT),探讨研究时期内不同季节影响北京市颗粒物质量浓度的潜在源区以及不同源区对北京颗粒物质量浓度的贡献.结果表明,就全年而言,西北输送气流占总轨迹的比例最高,达59.97%,且其输送距离最远、输送高度最高、移速最快.输送高度最低、距离最短、移速最慢的东南气流占比次之,为27.64%,东北气流占比最低为12.40%,其移速和输送距离介于前两者之间.主要污染轨迹来自山东、河北,其次为来自俄罗斯、蒙古国和内蒙古荒漠戈壁地区的西北气流.PSCF和CWT分析发现,蒙中、晋中、冀西南、豫北及鲁西是影响北京PM2.5的主要潜在区域.而不同季节、不同输送路径对北京PM2.5污染影响的差异显著,春季主要受来自蒙晋交界区域的短距离输送气流影响,潜在源区位于冀南、鲁西、豫东和皖西北地区,夏季污染轨迹来自鲁、晋地区,潜在源区为豫东北、皖北和苏北地区;秋季主要受来自冀南地区的短距离气流影响,潜在源区为晋北、冀南、豫北和鲁西地区,冬季主要受来自蒙古国中西部和蒙中地区的远距离输送气流影响,潜在源区主要在冀南、鲁西、豫北、晋和蒙西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915 / 927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亚洲沙尘长途传输中的组分转化机理及中国典型城市的灰霾形成机制.[D].黄侃.复旦大学.2010, 11
[2]   环渤海区域PM2.5污染问题研究 [J].
俞会新 ;
郭辉 .
时代金融, 2018, (03) :221-223
[3]  
京津冀区域PM_(2.5)污染相互输送特征.[J].王燕丽;薛文博;雷宇;王金南;武卫玲;.环境科学.2017, 12
[4]   基于后向轨迹模式的北京市PM来源分布及传输特征探讨 [J].
孔珊珊 ;
刘厚凤 ;
陈义珍 .
中国环境管理, 2017, 9 (01) :86-90
[5]   北京城区PM2.5输送途径与潜在源区贡献的四季差异分析 [J].
任传斌 ;
吴立新 ;
张媛媛 ;
李佳乐 ;
柴曼 ;
项程程 .
中国环境科学, 2016, 36 (09) :2591-2598
[6]   北京冬季严重污染过程的PM2.5污染特征和输送路径及潜在源区 [J].
王郭臣 ;
王东启 ;
陈振楼 .
中国环境科学, 2016, 36 (07) :1931-1937
[7]   珠三角冬季PM2.5重污染区域输送特征数值模拟研究 [J].
王文丁 ;
陈焕盛 ;
吴其重 ;
韦莲芳 ;
王自发 ;
李成 ;
陈多宏 ;
蒋争明 ;
吴文威 .
环境科学学报, 2016, 36 (08) :2741-2751
[8]   京津冀地区重污染天气过程的污染气象条件数值模拟研究 [J].
蒋伊蓉 ;
朱蓉 ;
朱克云 ;
李泽椿 .
环境科学学报, 2015, 35 (09) :2681-2692
[9]   中国PM2.5跨区域传输特征数值模拟研究 [J].
薛文博 ;
付飞 ;
王金南 ;
唐贵谦 ;
雷宇 ;
杨金田 ;
王跃思 .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 (06) :1361-1368
[10]   大气颗粒物PM2.5及其危害 [J].
杨新兴 ;
冯丽华 ;
尉鹏 .
前沿科学, 2012, 6 (01) :2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