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6 条
株行距配置对夏大豆光利用特性、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20
作者:
周勋波
[1
]
孙淑娟
[1
]
陈雨海
[1
]
杨国敏
[1
]
杨荣光
[2
]
机构:
[1]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2] 山东省泰安市农业气象站
来源:
关键词:
夏大豆;
株行距;
光利用;
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101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夏大豆鲁豆4号为材料,在同一密度(3.09×105株/hm2)下设5种株行距配置方式,即行距×株距分别为A:18 cm×18 cm,B:27 cm×12 cm,C:36 cm×9 cm,D:54 cm×6 cm,E:81 cm×4 cm,研究株行距配置对夏大豆光利用特性、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为合理配置株行距、提高产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大豆在生育期间干物质变化因株行距不同而产生差异,A处理在播种后0~70 d处于中等水平,第80 d达到最高,D处理始终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E处理在播种后第80 d时比A处理低20%;不同层次干物质积累重心随行距加大有上移趋势。A和B处理叶面积指数(LAI)高峰值持续约20 d,C、D、E处理在播种后60 d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生育期间A、B和C处理的LAI平均值比D、E处理平均值高17.7%。随行距变小透射率降低、光截获率、株粒数和百粒重上升而产量增加。说明夏大豆在雨灌农业条件下,均匀分布可提高群体产量。
引用
收藏
页码:322 / 326
页数: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