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 条
栽培因子对大豆生长发育及群体产量的影响——Ⅰ .播期、密度、行株距 (配置方式 )对产量的影响
被引:78
作者:
赵双进
张孟臣
杨春燕
王文秀
机构:
[1]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
[2]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 河北石家庄
[3] 河北石家庄
[4] 河北石家庄
来源:
关键词:
夏大豆;
栽培因子;
群体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1 [大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5年10项次的系列试验,研究了影响大豆产量的栽培因子的单因素、多因素对大豆器官生长发育和群体产量的影响,分析了栽培因子的实施效应。播期、密度、行株距配置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一般夏大豆品种较早播种,生长稳健,分枝、有效荚数和单株粒重增加,有利于高产;不同株型类型品种的适宜密度有显著差异,主茎型>分枝紧凑型>分枝松散型,在适宜密度条件下均可达到较高产量水平;缩小行距,有利于增加群体数量,叶面积指数增加;适当增加株距,有利于改善单株生育状况和后期透光条件,提高单株生产力。因此,夏大豆产区实现田间最佳分布措施是缩小行距,扩大株距。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4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