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生态经济系统碳氧平衡分析

被引:12
作者
杨璐 [1 ]
章锦河 [1 ]
王群 [2 ]
张宏磊 [1 ]
陈静 [1 ]
周晶 [1 ]
机构
[1] 南京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系
[2]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关键词
生态经济系统; 碳氧平衡; 碳排放强度; 南京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X21 [环境与环境系统];
学科分类号
1204 ; 083001 ;
摘要
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碳氧平衡与否是影响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集成了城市碳氧平衡的测度方法,计算了2010年南京市经济系统的排碳耗氧量和生态系统固碳释氧量,结果表明:1排碳、耗氧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63.19%,57.33%)与交通运输(33.44%,39.61%)两大部门,耕地(60.51%,66.63%)和林地(24.34%,26.78%)是固碳释氧最主要的载体;2碳平衡系数为33.40,氧平衡系数为7.83,城市经济子系统对城市生态子系统已造成巨大压力;3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行效率(1.239kg/美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49kg/美元),但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0.721kg/美元),与世界上发达国家水平相差甚远;4用电排碳占总排碳量11.92%,由于电全部来源于区外,造成生态责任区际转移,表明南京市经济发展对区际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2223 / 223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21]   南京市城市森林固碳制氧效益研究 [J].
苏继申 ;
庄家尧 ;
顾叶 ;
闽俊杰 .
林业科技开发, 2010, 24 (03) :49-52
[22]   基于经济模拟的中国能源消费与碳排放高峰预测 [J].
朱永彬 ;
王铮 ;
庞丽 ;
王丽娟 ;
邹秀萍 .
地理学报, 2009, 64 (08) :935-944
[23]   基于碳循环的化石能源及电力生态足迹 [J].
谢鸿宇 ;
陈贤生 ;
林凯荣 ;
胡安焱 .
生态学报, 2008, (04) :1729-1735
[24]   长江口典型湿地植被储碳、固碳功能研究——以崇明东滩芦苇带为例 [J].
梅雪英 ;
张修峰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8, (02) :269-272
[25]   中国湿地生态系统固碳现状和潜力 [J].
段晓男 ;
王效科 ;
逯非 ;
欧阳志云 .
生态学报, 2008, (02) :463-469
[26]   应用碳氧平衡法测算生态用地需求量实证研究 [J].
张颖 ;
王群 ;
李边疆 ;
王万茂 .
中国土地科学, 2007, (06) :23-28
[27]   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 [J].
张雷 .
地理研究, 2006, (01) :1-9
[28]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量 [J].
何浩 ;
潘耀忠 ;
朱文泉 ;
刘旭拢 ;
张晴 ;
朱秀芳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6) :1122-1127
[29]   珠江三角洲植被对区域碳氧平衡的作用 [J].
彭江颖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5) :105-108
[30]   计算城市绿化面积的碳氧平衡法 [J].
王永安 ;
恭映壁 .
生态经济, 2002, (03) :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