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江汉平原水旱灾害的变化与垸田生产的关系

被引:10
作者
张国雄
机构
[1] 武汉大学历史系
关键词
水旱灾害; 州县; 降雨量; 江汉平原; 汉江平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与明代一样,清代江汉平原旱少而涝多,且也集中在夏秋两季。嘉庆以前水旱变化平缓趋弱,道光以后加深加重。水灾分洪泛与渍涝两种。乾隆未出现之渍灾为明代所无而对清后期垸田生产危害极大。垸田水利抗灾功能下降及盲目围垦对河湖关系之改造使蓄洪泄洪失调是水旱加重的重要原因,致使水灾在降雨量多年变化雨水减少的年份反而频繁趋重。降雨量的年内及多年变化是水旱的自然诱因,决定发灾时间,井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灾次增减和灾情轻重。在水旱灾害困挠下,江汉平原人口大量外流,垸田生产在早中期基本保持稳产高产的同时,成灾面积也在随水旱趋重而扩大。清后期丰年减少灾年增多,高产而不稳产的特点日益突出。垸田经济已进入了停滞状态。
引用
收藏
页码:91 / 10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江汉平原垸田的特征及其在明清时期的发展(续) [J].
张国雄 .
农业考古, 1989, (02) :238-248
[2]   明代江汉平原水旱灾害的变化与垸田经济的关系 [J].
张国雄 .
中国农史, 1987, (04) :28-34+53
[3]   湖北省历史上的水旱问题及其与太阳活动多年变化的关系 [J].
乔盛西 .
地理学报, 1963, (01) :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