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茶年限对土壤团聚体氮、磷、钾含量变化的影响

被引:30
作者
王晟强
郑子成
李廷轩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植茶年限; 土壤团聚体; 氮; 磷; 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71.1 [茶]; S153 [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化学];
学科分类号
0902 ; 090203 ; 0903 ; 090301 ;
摘要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植茶年限对土壤团聚体氮、磷、钾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团聚体速效钾含量随粒径的减小先升高后降低,在0.5 0.25 mm粒径中较高,为38.52 70.32mg/kg;全磷、全钾和碱解氮含量在各粒径中分布较均匀,其变异系数分别为2.77%11.58%、0.82%3.72%和5.98%10.62%;而全氮和有效磷含量则集中在<0.25 mm粒径的团聚体中,分别为0.40 0.98 g/kg和8.53 29.32 mg/kg。2)随着植茶年限的增加,各粒径团聚体全氮、碱解氮、全磷和有效磷含量逐渐升高,而速效钾含量则有所降低,全钾含量变化不明显。3)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对土壤氮、磷、钾含量的贡献率有45%72%来自>5 mm的团聚体,随着植茶年限的增加,>5 mm的团聚体对土壤养分的贡献率先升高后降低,在植茶23年和31年时较高,为60%72%。不同粒径团聚体对土壤氮、磷、钾的保持和供应能力存在明显差异,长期植茶有利于土壤团聚体全氮、碱解氮、全磷和有效磷的积累,但速效钾含量却逐年降低,故在茶园的生产管理中,需平衡施用氮、钾肥,植茶23年后应增施有机肥料,以促进土壤大团聚体含量的增加,提高茶园土壤的保肥和供肥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393 / 140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植茶年限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有机碳组分影响.[D].刘敏英.四川农业大学.2012, 06
[2]   Soil nutrients in relation to land use and landscape position in the semi-arid small catchment on the loess plateau in China [J].
Wang, J ;
Fu, BJ ;
Qiu, Y ;
Chen, LD .
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 2001, 48 (04) :537-550
[3]   SPATIAL-ANALYSIS AND MODELING OF TOPSOIL CARBON STORAGE IN TEMPERATE FOREST HUMIC LOAMY SOILS OF FRANCE [J].
ARROUAYS, D ;
VION, I ;
KICIN, JL .
SOIL SCIENCE, 1995, 159 (03) :191-198
[4]   滇中不同植物群落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养分特征 [J].
石箭华 ;
孟广涛 ;
李品荣 ;
和丽萍 ;
钱小清 ;
王铖 .
水土保持学报, 2011, 25 (04) :183-187
[5]   福建铁观音茶园土壤中铅、镉、砷、铬、汞、铜、氟的环境质量现状分析 [J].
郭雅玲 ;
王果 ;
罗丹 ;
葛宏力 ;
汪根发 ;
陈进火 ;
罗志毅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1, 19 (03) :676-681
[6]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中养分的分布特征 [J].
郑子成 ;
何淑勤 ;
王永东 ;
李廷轩 ;
张锡洲 ;
徐盈 .
水土保持学报, 2010, 24 (03) :170-174
[7]   不同利用方式和开垦年限下红壤水稳性团聚体及养分变化研究 [J].
刘晓利 ;
何园球 .
土壤, 2009, 41 (01) :84-89
[8]   红壤旱土和水稻土团聚体中磷素的分布特点 [J].
郭万伟 ;
肖和艾 ;
吴金水 ;
丁龙君 ;
刘守龙 .
土壤学报, 2009, 46 (01) :85-92
[9]   长期施氮、磷、钾化肥对玉米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J].
刘恩科 ;
赵秉强 ;
胡昌浩 ;
李秀英 ;
李燕婷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7, (05) :789-794
[10]   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土壤团粒结构的分形特征 [J].
龚伟 ;
胡庭兴 ;
王景燕 ;
宫渊波 ;
冉华 ;
张世熔 ;
廖尔华 .
植物生态学报, 2007, (01) :5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