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中养分的分布特征

被引:62
作者
郑子成 [1 ]
何淑勤 [2 ]
王永东 [1 ]
李廷轩 [1 ]
张锡洲 [1 ]
徐盈 [1 ]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四川雅安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团聚体; 土壤养分;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10.03.032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就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中主要养分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均以>2 mm粒径为主,0.5~0.25 mm粒径团聚体含量最少。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钾在团聚体中的分布存在一定差异。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全氮含量均随团聚体粒径的增大而减小,碱解氮、全磷和全钾的含量在团聚体中的分布较均匀,而速效钾含量随粒径的减小呈先增大后略减小的变化趋势。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各粒径团聚体对土壤主要养分分布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土壤团聚体对土壤养分的贡献率中约有40%来自>5 mm团聚体,这主要取决于团聚体含量的多少。
引用
收藏
页码:170 / 17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毛竹林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对碳贮量影响研究 [J].
肖复明 ;
范少辉 ;
汪思龙 ;
熊彩云 ;
于小军 ;
申正其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8, (02) :131-134+181
[2]   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水稻土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J].
李辉信 ;
袁颖红 ;
黄欠如 ;
胡锋 ;
潘根兴 .
土壤学报, 2006, (03) :422-429
[3]   黄土高原长期培肥土壤团聚体中养分和酶的分布 [J].
邱莉萍 ;
张兴昌 ;
张晋爱 .
生态学报, 2006, (02) :364-372
[4]   林地与农地转换过程中红壤有机碳、氮和磷库的演变 [J].
张履勤 ;
章明奎 .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6, (01) :75-79
[5]   半干旱地区不同土壤团聚体中微生物量氮的分布特征 [J].
文倩 ;
赵小蓉 ;
妥德宝 ;
李贵桐 ;
陈焕伟 ;
林启美 .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01) :91-95
[6]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的分布及其与土壤颗粒组成关系 [J].
王洪杰 ;
李宪文 ;
史学正 ;
于东升 .
水土保持学报, 2003, (02) :44-46+50
[7]   松嫩羊草草甸羊草、碱茅群落土壤酶活性比较研究 [J].
朱丽 ;
郭继勋 ;
鲁萍 ;
朱湘宁 .
草业学报, 2002, (04) :28-34
[8]   论土壤肥力评价指标和方法 [J].
骆东奇 ;
白洁 ;
谢德体 .
土壤与环境, 2002, (02) :202-205
[9]   土壤团聚体研究进展 [J].
卢金伟 ;
李占斌 .
水土保持研究, 2002, (01) :81-85
[10]   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演变的影响 [J].
龙健 ;
黄昌勇 ;
李娟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2, (01) :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