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水稻土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被引:129
作者
李辉信
袁颖红
黄欠如
胡锋
潘根兴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施肥; 红壤水稻土; 土壤团聚体; 土壤有机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23年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观测,研究了施肥对红壤水稻土不同发生层团聚体组成、有机碳含量及有机碳库分布的影响。试验设不施肥(CK)、无机肥(NPK)、有机肥(猪粪+紫云英)(OM)和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NPKM)等4个处理。结果表明,>3 mm团聚体含量随土层深度呈增加趋势,而其他粒径的团聚体含量则呈下降趋势。施肥处理有利于1~3 mm和0.25~1 mm团聚体含量增加。各处理中,各层同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A>P>W1、W2。不同粒径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有明显差异,除<0.05 mm团聚体外,粒径愈细,有机碳含量愈高。1~3 mm和0.25~1 mm团聚体含量与全土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施肥处理有机碳储量表现出NPKM>OM>NPK>CK的趋势。同施肥处理同发生层不同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储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3 mm1、3 mm、0.25~1 mm、0.05~0.25 mm和<0.05 mm,且差异显著。施肥处理增加的新碳主要向1~3 mm0、.25~1 mm团聚体富集。
引用
收藏
页码:422 / 42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 [1] 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性水稻土微团聚体有机碳汇的影响
    袁颖红
    李辉信
    黄欠如
    胡锋
    潘根兴
    [J]. 生态学报, 2004, (12) : 2961 - 2966
  • [2] 黄土丘陵区退耕撂荒对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及其活性的影响
    贾松伟
    贺秀斌
    陈云明
    [J]. 水土保持学报, 2004, (03) : 78 - 80+84
  • [3] 应用Le Bissonnais法测定富铁土中团聚体的稳定性及其意义
    卢升高
    竹蕾
    郑晓萍
    [J]. 水土保持学报, 2004, (01) : 7 - 11
  • [4] 红壤侵蚀裸地植被恢复及土壤有机碳对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彭新华
    张斌
    赵其国
    [J]. 生态学报, 2003, (10) : 2176 - 2183
  • [5] 集约经营毛竹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研究
    徐秋芳
    徐建明
    姜培坤
    [J]. 水土保持学报, 2003, (04) : 15 - 17+21
  • [6] 中国土壤有机碳库量与农业土壤碳固定动态的若干问题
    潘根兴
    李恋卿
    张旭辉
    代静玉
    周运超
    张平究
    [J]. 地球科学进展, 2003, (04) : 609 - 618
  • [7] 中国东部主要农田土壤有机碳库的平衡与趋势分析
    李忠佩
    林心雄
    车玉萍
    [J]. 土壤学报, 2002, (03) : 351 - 360
  • [8] 土壤团聚体研究进展
    卢金伟
    李占斌
    [J]. 水土保持研究, 2002, (01) : 81 - 85
  • [9] 不同轮作制度对淮北白浆土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的积累与分布的影响
    张旭辉
    李恋卿
    潘根兴
    [J]. 生态学杂志, 2001, (02) : 16 - 19
  • [10] 土壤特征微团聚体的组成比例与肥力评价
    陈恩凤
    关连珠
    汪景宽
    颜丽
    王铁宇
    张继宏
    周礼恺
    陈利军
    李荣华
    [J]. 土壤学报, 2001, (01) : 49 -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