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林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对碳贮量影响研究

被引:28
作者
肖复明 [1 ]
范少辉 [2 ]
汪思龙 [3 ]
熊彩云 [1 ]
于小军 [3 ]
申正其 [3 ]
机构
[1]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2] 国际竹藤网络中心
[3] 中国科学院会同森林生态实验站湖南会同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
关键词
毛竹林; 土壤团聚体; 土壤碳贮量;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8.02.044
中图分类号
S714 [森林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通过对集约经营毛竹林地土壤团聚体的测定,结果表明毛竹林地3个土壤层次各粒径团聚体分布特征为>5 mm的含量在土壤团粒结构中占主导地位,占总团聚体的比例为26.39%42.38%;其次为1~5 mm含量,占14%18%;<0.25 mm的含量最小,占2.31%6.73%。毛竹林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平均值为0.90 mm,并且随着土壤层次的增加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毛竹林地土壤总有机碳的积累与0.25~3.15 mm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呈显著相关,与>3.15 mm和<0.25 m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相关不显著。毛竹林地0~20 cm土壤层中,分布在>5 mm和3.15~5 mm粒径土壤团聚体中的有机碳比例分别为14.86%和11.26%,低于20~40 cm和40~60 cm土壤。这也说明,长期集约经营毛竹林后,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5 mm粒径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下降。
引用
收藏
页码:131 / 134+181 +18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毛竹林集约经营过程中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演变 [J].
周国模 ;
徐建明 ;
吴家森 ;
姜培坤 .
林业科学, 2006, (06) :124-128
[2]   子午岭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变化 [J].
赵世伟 ;
苏静 ;
吴金水 ;
杨永辉 ;
刘娜娜 .
水土保持学报, 2006, (03) :114-117
[3]   宁南山区植被自然恢复中土壤团聚体特征及其与土壤性质关系 [J].
杨建国 ;
安韶山 ;
郑粉莉 .
水土保持学报, 2006, (01) :72-75+98
[4]   土壤团聚体形成与稳定机制及影响因素 [J].
王清奎 ;
汪思龙 .
土壤通报, 2005, (03) :415-421
[5]   东北草原植物残体腐解动态研究(简报) [J].
宋日 ;
吴春胜 ;
郭继勋 .
草业学报, 2002, (02) :105-108
[6]  
世界竹藤[M].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江泽慧主编, 2002
[7]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观测与分析标准方法[M]. 中国标准出版社 , 孙鸿烈,刘光崧主编,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