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3 条
太湖地区不同水旱轮作方式下稻季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研究
被引:29
作者:
张岳芳
[1
,2
]
周炜
[1
,2
]
陈留根
[1
,2
]
王子臣
[1
,2
]
朱普平
[1
,2
]
盛婧
[1
,2
]
郑建初
[2
]
机构:
[1]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2]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循环农业研究中心
来源:
关键词:
水旱轮作;
稻田;
CH4和N2O排放;
增温潜势;
太湖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准确编制我国稻田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及制定合理减排措施提供基础数据,选择太湖地区典型水稻种植区江苏省苏州市,研究设计了休闲水稻(对照,CK)、紫云英水稻(T1)、黑麦草水稻(T2)、小麦水稻(T3)和油菜水稻(T4)5种水旱轮作方式,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开展了不同水旱轮作方式下水稻生长季田间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排放监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水旱轮作方式下水稻生长季CH4排放通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CH4排放峰值出现在水稻生育前期,移栽至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CH4累积排放量占全生育期排放总量的比例为65%81%,而N2O仅在水稻烤田期间有明显排放。水旱轮作方式对稻季CH4和N2O排放有极显著(P 0.01)影响,CH4季节总排放量表现为T1(283.2 kg.hm 2)CK(139.5 kg.hm 2)T3(123.4kg.hm 2)T4(114.7 kg.hm 2)T2(100.8 kg.hm 2),N2O季节总排放量顺序为T1 T4 T3 T2 CK,依次为1.06kg.hm 2、0.87 kg.hm 2、0.81 kg.hm 2、0.72 kg.hm 2和0.53 kg.hm 2。T1处理稻季排放CH4和N2O产生的增温潜势最高[7 396 kg(CO2).hm 2],显著(P 0.05)高于其他处理,比CK[3 646 kg(CO2).hm 2]增加103%,T2[2 735kg(CO2).hm 2]较CK减少25%(P 0.05)。紫云英水稻轮作方式增加了太湖地区水稻生长季的温室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290 / 296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