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低强度抗凝研究

被引:19
作者
王志伟
徐明星
计乐群
机构
[1] 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病医院外科
关键词
心脏瓣膜; 心脏外科; 抗凝治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54.2 [心脏];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10 ;
摘要
目的 研究我国南方地区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行低强度抗凝的可行性及安全强度。方法 75例置换人工机械瓣膜的患者按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分为A、B、C 3组。术后定时分别检测其凝血酶原时间(PT)及INR、D 二聚体浓度、抗凝血酶Ⅲ活性(AT Ⅲ:C) ,并定时监测术后出血及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 机械瓣膜置换术后,INR控制于1.6~2 .5范围,可保持D 二聚体浓度、AT Ⅲ:C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2 5 5人次INR控制1.6~2 .5之间,3组均未出现血栓形成,有16人次轻微出血,其中A组有4人次(4 /15 5 ,2 .5 % ) ;B组有5人次(5 /70 ,7.1% ) ;C组有7人次(7/3 0 ,2 3 .3 % ) ,明显高于A、B两组(P <0 .0 1)。结论 我国南方地区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低强度抗凝是可行的,INR控制在1.6~2 .5范围较安全。
引用
收藏
页码:484 / 485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人工机械瓣膜替换术后凝血功能改变及合理抗凝强度的研究 [J].
杜心灵 ;
张凯伦 ;
胡志伟 ;
蓝鸿钧 ;
金咏梅 .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1999, (01) :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