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夏季气压气候变率:测站资料与再分析资料的比较

被引:9
作者
高庆九 [1 ,2 ]
管兆勇 [1 ,2 ]
蔡佳熙 [1 ,2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关键词
观测资料; NCEP/NCAR资料; ERA-40再分析资料; 气压; 气候变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应用中国194站地表气压(OP)、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地表气压(NP)和海平面气压(NS)及ERA-40再分析月平均海平面气压(ES)资料,分析了中国区域夏季气压的气候变率,特别是再分析资料集中地表气压和海平面气压的再现能力。分析发现:1)3种资料均显示我国东部气压升高,NP(NS)中1976年前后的年代际突变特征显著,ES的变化量与OP相当,NP(NS)远高于其他两种资料;1965年以前NP、NS与OP、ES差异较大,NP(NS)显著偏低。2)OP和ES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具有较为相似的3~4年的周期变化,而NP周期特征与OP、ES有显著差异,存在虚假的14年左右的周期特征;3)3种气压资料为一致的线性增高趋势,NP线性变化趋势最大,OP最小,北方大于南方,但再分析资料在对气压变化长期趋势的研究中,不确定性较大;4)OP显示气压变化不大,而ES、NP(NS)反映气压变化较大,以我国北方变化最为明显,从北向南逐渐降低,中心均在内蒙古中部一带。NP对我国北方地区气压变化估计偏高,对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和山东半岛气压变化的反映略有不足;5)再分析资料可以再现我国气压年际变化特征,对我国气压的再现能力在东部优于西部,低纬度地区优于高纬度地区,并且ES的再现能力要优于NP(NS)。
引用
收藏
页码:491 / 503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两种再分析资料中夏季地表气温与中国测站资料的差异 [J].
高庆九 ;
管兆勇 ;
蔡佳熙 ;
闵锦忠 .
大气科学, 2010, 34 (03) :471-482
[2]   应用探空观测资料评估几类再分析资料在中国区域的适用性 [J].
赵天保 ;
符淙斌 .
大气科学, 2009, 33 (03) :634-648
[3]   青藏高原地区上空NCEP/NCAR再分析温度和位势高度资料与观测资料的比较分析 [J].
周顺武 ;
张人禾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9, 14 (03) :284-292
[4]   3种再分析资料基本统计量比较 [J].
何浪 ;
吴洪宝 ;
赵晓川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9, 32 (01) :54-63
[5]   几种再分析地表气压资料在中国区域的适用性评估 [J].
赵天保 ;
华丽娟 .
应用气象学报, 2009, (01) :70-79
[6]   比较NCEP/NCAR和ERA-40再分析资料与观测资料计算得到的感热资料的差异 [J].
周连童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9, 14 (01) :9-20
[7]   Intercomparison of the Summertime Subtropical High from the ERA-40 and over East Eurasia and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J].
赵天保 ;
符淙斌 .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9, 26 (01) :119-131
[8]   两种再分析资料平流层温度场的对比分析 [J].
徐菊艳 ;
王盘兴 ;
吴洪宝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8, (03) :429-435
[9]   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的若干重要特征及两份大气再分析资料的异同 [J].
韩晋平 ;
王会军 .
地球物理学报, 2007, (06) :1666-1676
[10]   NCEP/NCAR再分析风速、表面气温距平在中国区域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可信度分析 [J].
施晓晖 ;
徐祥德 ;
谢立安 .
气象学报, 2006, (06) :709-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