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再分析资料基本统计量比较

被引:8
作者
何浪 [1 ,2 ]
吴洪宝 [1 ]
赵晓川 [1 ,3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2] 江苏省气象局
[3] 营口市气象局
关键词
中国资料; NCEP/NCAR再分析资料; ECMWF再分析资料; 基本统计量; 差异显著性;
D O I
10.13878/j.cnki.dqkxxb.2009.01.008
中图分类号
P434 [大气环流];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评估中国气象部门整理的资料的特色和应用价值,使用统计方法检验了中国资料和NCEP/NCAR、ECMWF再分析资料7月100 hPa、500 hPa位势高度场和1月海平面气压场的气候均值和年际方差的差异显著性,并比较了1月和7月北半球主要大气活动中心面积、强度指数的年际变化差异和相关程度。结果表明:1)ECMWF再分析资料7月100 hPa、500 hPa位势高度场的气候均值都显著小于中国资料,且其历年值分别小于1 660、588 dagpm,与中国资料相比不适合用于研究南亚高压、副热带高压;2)中国资料是由单层等压面图上直接读数得到的,更接近实际观测值,更适宜于诊断单个等压面上的气压系统;3)3种资料冬季蒙古高压、阿留申低压的年际变化一致性要好于夏季南亚高压、副热带高压。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6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变化特征及其与中国气温的关系 [J].
侯亚红 ;
杨修群 ;
李刚 .
气象科技, 2007, (05) :646-650
[2]   长江中下游夏季雨带分型及其年代际变化Ⅰ:统计特征 [J].
潘敖大 ;
孙照渤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7, (04) :487-494
[3]   我国盛夏500 hPa风场的EOF分析及其与大尺度气候异常的关系 [J].
顾泽 ;
封国林 ;
顾骏强 ;
施能 .
气象科学, 2007, (03) :246-252
[5]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过程的合成特征及其可能机理 [J].
罗玲 ;
何金海 ;
谭言科 .
气象科学, 2005, (05) :5465-5473
[6]   东北地区冬季气温与北极涛动年代际关系研究 [J].
胡秀玲 ;
刘宣飞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5, (05) :66-74
[7]   两种再分析资料间Hadley环流双层结构的差异 [J].
岳阳 ;
管兆勇 ;
王盘兴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5, (05) :121-129
[8]   100hPa高压环流和东风气流的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J].
徐忠峰 ;
钱永甫 .
热带气象学报, 2003, (03) :225-233
[9]   近50a陕西省冬季气候变化特征及其与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关系 [J].
白爱娟 ;
方建刚 .
气象科学, 2003, (02) :176-184
[10]   西伯利亚高压对亚洲大陆的气候影响分析 [J].
龚道溢 ;
朱锦红 ;
王绍武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2, (01) :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