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美人蕉、香根草、荆三棱植物带处理受污染河水

被引:26
作者
李睿华
管运涛
何苗
胡洪营
蒋展鹏
机构
[1]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关键词
河流生态修复; 水生植物带; 水质改善;
D O I
10.16511/j.cnki.qhdxxb.2006.03.014
中图分类号
X173 [环境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为了解美人蕉、香根草和荆三棱3种水生植物带改善河水水质的作用,在中试规模上研究了它们处理受污染河水的效果。结果表明,有植物带对污染物降解的效果好于无植物带,其中荆三棱带效果最好,它在整个运行期间对COD、氨氮NH4+-N和总磷TP的去除效果分别为44.1%、78.7%和71.4%。对出水溶解氧与水温进行了考察,3种植物带中,荆三棱带的水温和溶解氧最低。各种植物带对河水中污染物的去除和改善水环境条件等方面有不同的特点,在河岸带修复时应尽可能保证水生植物的多样性。
引用
收藏
页码:366 / 37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表面流人工湿地中氮磷的去除机理 [J].
张军 ;
周琪 ;
何蓉 .
生态环境, 2004, (01) :98-101
[2]   人工湿地在非点源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J].
刘礼祥 ;
刘真 ;
章北平 ;
刘年丰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 2004, (01) :40-43
[3]   受损河岸生态系统近自然修复实验的初步研究 [J].
封福记 ;
杨海军 ;
于智勇 .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1) :101-106
[4]   七种植物的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J].
鲁敏 ;
曾庆福 .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4, (02) :32-35
[5]   河流廊道与生态修复 [J].
王薇 ;
李传奇 .
水利水电技术, 2003, (09) :56-58
[6]   河道沿岸芦苇带对氨氮的削减特性研究 [J].
王超 ;
王沛芳 ;
唐劲松 ;
杨敏 .
水科学进展, 2003, (03) :311-317
[7]   污染河道的生态修复机理研究 [J].
郑天柱 ;
周建仁 ;
王超 .
环境科学, 2002, (S1) :115-117
[8]   香根草和风车草人工湿地对猪场废水氮磷处理效果的研究 [J].
廖新俤 ;
骆世明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6) :719-722
[9]   受污染水体的生物-生态修复技术 [J].
董哲仁 ;
刘蒨 ;
曾向辉 .
水利水电技术, 2002, (02) :1-4
[10]   盐碱池塘水生大型植物的研究 [J].
赵文 ;
董双林 ;
申屠青春 ;
张兆琪 ;
戴昀娣 .
植物研究, 2001, (01) :14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