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求取地层剥蚀量

被引:9
作者
赵俊青
纪友亮
王金友
邹伟宏
机构
[1] 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2]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3]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磷灰石; 裂变径迹年龄测定; 分布; 数值模拟; 白垩纪;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78 [矿物分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长度分析技术,选定澳大利亚扇形模型,沿可能性最大的3种不同热史路径,对冀南地区Q-5井下白垩统的磷灰石裂变径迹长度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与实测磷灰石裂变径迹长度分布的比较,确定了该井合理的地质演化历史。模拟研究结果表明,Q-5井在距今70×106a时,白垩系达到其演化历史上的最大埋深(3500m);之后发生构造抬升并遭受剥蚀,白垩系的最大剥蚀量为2500m.
引用
收藏
页码:579 / 581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沉积盆地古地温测定方法及其应用.[M].周中毅;潘长春主编;.广东科技出版社.1992,
[2]   临清坳陷钻井磷灰石样品的裂变径迹长度分布及在热史和构造上的意义 [J].
王世成 ;
康铁笙 ;
荆贵茹 ;
冯石 ;
周礼成 .
科学通报, 1992, (22) :2069-2071
[3]   用裂变径迹研究地质热历史的方法及其在临清坳陷的应用 [J].
康铁笙 ;
王世成 ;
翟鹏济 ;
冯石 .
石油学报, 1990, (02) :22-32
[4]   用裂变径迹法研究沉积盆地的地质热历史 [J].
康铁笙 ;
翟鹏济 ;
冯石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0, (01) :60-62
[5]   CONFINED FISSION-TRACK LENGTHS IN APATITE - A DIAGNOSTIC-TOOL FOR THERMAL HISTORY ANALYSIS [J].
GLEADOW, AJW ;
DUDDY, IR ;
GREEN, PF ;
LOVERING, JF .
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1986, 94 (04) :405-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