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台站周边热岛效应和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关系

被引:7
作者
刘剋 [1 ,2 ,3 ]
顾行发 [1 ,2 ]
余涛 [1 ,2 ]
高志强 [4 ]
高炜 [5 ]
刘朝顺 [5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国家航天局航天遥感论证中心
[3]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4]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5] 华东师范大学环境遥感与数据同化联合实验室
关键词
城市气候; 城市热岛; 城市化; 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1 [气候的形成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X16 [环境气象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070602 ;
摘要
以合肥市气象站为中心,利用1990~2006年的Landsat TM影像,获取不同半径圆形缓冲区范围内下垫面土地分类信息以及对应年份的气温年均值、极值、日定时数据资料,分析了下垫面各土地类型及其变化和站点周边热岛效应的关系。分析得出:城市热岛与建设用地有着最强正相关,与林草地和耕地有着显著负相关,与夜晚水体有着较强正相关。下垫面类型对城市热岛的影响随着每天的不同时刻而变化。4种下垫面类型对城市热岛的影响范围上,建设用地一般在6km以内、林草地4km以内、耕地在4km时最显著,水体则随着距离的增加,其影响范围缓慢上升到8km。同时,通过分析土地利用年变化和城市热岛效应变化的关系,进一步验证了城市发展对城市热岛效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高温和14时(北京时间)热岛强度年变化与土地利用年变化有着较强的相关性。另外,迁站后热岛效应明显减弱。最后,重点探讨了下垫面类型和热岛效应关系的可能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707 / 71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1]  
Simulation of surface urban heat islands under ‘ideal’ conditions at night part 2: Diagnosis of causation[J] . T. R. Oke,G. T. Johnson,D. G. Steyn,I. D. Watson.Boundary-Layer Meteorology . 1991 (4)
[12]  
Simulation of surface urban heat islands under ‘IDEAL’ conditions at night part 1: Theory and tests against field data[J] . G. T. Johnson,T. R. Oke,T. J. Lyons,D. G. Steyn,I. D. Watson,J. A. Voogt.Boundary-Layer Meteorology . 1991 (3)
[13]  
Correlation of Land Use and Cover with Meteorological Anomalies[J] . Journal of Applied Meteorology (1962-1982) . 1978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