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高对遗传群体水稻株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6
作者
陈琛 [1 ]
王熠 [1 ]
羊彬 [1 ]
朱正康 [1 ]
曹文雅 [1 ]
罗刚 [1 ]
周娟 [1 ]
王祥菊 [2 ]
于小凤 [1 ]
袁秋梅 [1 ]
仲军 [1 ]
姚友礼 [1 ]
黄建晔 [1 ]
王余龙 [1 ]
董桂春 [1 ]
机构
[1]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2] 扬州职业大学
关键词
水稻; 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 株高; 氮素吸收; 氮素利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目的】明确遗传背景相似、生育期相近的遗传群体水稻株高对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遗传背景相似的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114个水稻株系为供试材料,依据株高将供试群体聚类分为A、B、C、D、E和F 6类,研究不同株高类型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差异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结果】(1)供试群体株高表现出差异较大但分布相对集中的特点;(2)随着株高的增加,不同类型水稻产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超高株系增幅更大;(3)随着株高的增加,不同类型水稻成熟期吸氮量呈明显上升趋势,在超高株高情况下表现更突出;(4)水稻成熟期总吸氮量可以从全株含氮率与干物质生产量、抽穗前吸氮量与抽穗后吸氮量、单位面积穗数与单茎(穗)吸氮量、生长日数与吸氮强度4个方面进行解析。随着株高的上升,干物质生产量、抽穗期吸氮量、单穗吸氮量、吸氮强度均表现为上升趋势,但植株含氮率、生长日数类型间无明显差异,A-E供试群体范围内单位面积穗数和抽穗后吸氮量也无明显变化,F显著高于其他类型。进一步分析表明,各吸氮量构成因子对成熟期吸氮量的作用表现为:干物质生产量大于含氮率,抽穗前吸氮量大于抽穗后吸氮量,单穗吸氮量大于单位面积穗数,吸氮强度大于生长日数;(5)在A-E供试群体范围内,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变化较小,氮素收获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F类供试群体这3个指标除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略低外,均显著低于其他类型。可见,株高在正常变化范围(A-E类)内与增加到超高(F类)后,株高的改变对氮素吸收、氮素利用的影响有一定的差异。因此,不同株高范围内氮素营养改良的重点应作出相应的调整。【结论】在所有株系内增加株高使水稻成熟期氮素吸收能力显著提高,但氮素收获指数、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有所降低,在株高150 cm以上的在超高株系下这种趋势更突出。表明不同株高范围内,株高对氮素吸收、氮素利用的影响有所不同,为此在水稻氮高效遗传改良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个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4450 / 445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MEETING CEREAL DEMAND WHILE PROTECTING NATURAL RESOURCES AND IMPROVING ENVIRONMENTAL QUALITY.[J].Kenneth G. Cassman;Achim Dobermann;Daniel T. Walters;Haishun Yang.Annual Review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2003, 0
[2]   IDENTIFICATION OF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S) FOR HEADING DATE AND PLANT HEIGHT IN CULTIVATED RICE (ORYZA-SATIVA L) [J].
LI, ZK ;
PINSON, SRM ;
STANSEL, JW ;
PARK, WD .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1995, 91 (02) :374-381
[3]  
水稻氮素吸收利用与稻株重要农艺性状的关系.[D].王海候.扬州大学.2005, 05
[4]  
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及其原因分析.[D].居静.扬州大学.2003, 02
[5]  
Report of the committee on gene symbolization; nomenclature and linkage groups..Nagato Y; Yoshimura A C;.Rice Genetics Newsletter.1998,
[6]   影响水稻遗传群体株系氮素高效吸收的主要根系性状 [J].
陈琛 ;
羊彬 ;
朱正康 ;
曹文雅 ;
罗刚 ;
周娟 ;
王祥菊 ;
于小凤 ;
袁秋梅 ;
仲军 ;
王熠 ;
黄建晔 ;
王余龙 ;
董桂春 .
中国水稻科学, 2015, 29 (04) :390-398
[7]   氮高效利用基因型水稻根系形态和活力特征 [J].
戢林 ;
李廷轩 ;
张锡洲 ;
余海英 .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 (23) :4770-4781
[8]   四川省2001—2010年审定的杂交水稻中籼迟熟品种的农艺性状分析 [J].
曾宪平 ;
何芳 ;
吕建群 ;
陈林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7 (04) :91-95
[9]   水稻生育期对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J].
郎有忠 ;
窦永秀 ;
王美娥 ;
张祖建 ;
朱庆森 .
作物学报, 2012, 38 (03) :528-534
[10]   水稻品种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及其增长规律 [J].
张洪程 ;
马群 ;
杨雄 ;
李敏 ;
葛梦婕 ;
李国业 ;
戴其根 ;
霍中洋 ;
许轲 ;
魏海燕 ;
高辉 ;
刘艳阳 .
作物学报, 2012, 38 (01) :8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