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意识形态批判的哲学反思——“人机关系”视野中的批判向度

被引:14
作者
余聪 [1 ]
张亮 [2 ]
机构
[1] 中国计量大学
[2] 中国计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智能时代; 技术异化; 人机关系; 意识形态批判;
D O I
10.16235/j.cnki.33-1005/c.2021.02.001
中图分类号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N02 [科学的哲学原理];
学科分类号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0101 ; 010108 ;
摘要
当人工智能可能进化出人类历史上不可比拟的"自主性"技术维度时,这种"自主性"在学界引起的迷惑并不仅仅是对它所激起的新一轮"技术异化"的批判能够化解的,稍加不慎的"祛魅"路向便可能会导致对技术异化背后的意识形态的批判从一个极端趋向另一个极端。"人机分离"的吊诡逻辑在揭穿"人奴役人"的合理化阴谋的同时却又可能使得"机器奴役人"的合理化辩护死灰复燃,不加反思地承认"人机关系"历史认知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很难在思想上真正超越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总体性边界。那些历史上曾经发生的教训向我们今天做好人机关系中意识形态批判工作提出了更加严肃且紧迫的要求——对"意识形态"批判的批判和对"人机关系"反思的反思。
引用
收藏
页码:4 / 1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人机关系的机体哲学探析.[D].于雪.大连理工大学.2017, 09
[2]  
从海德格尔到鲍尔格曼技术哲学经验转向研究.[D].顾世春.大连理工大学.2013, 06
[3]   人工智能提出了什么哲学问题? [J].
赵汀阳 .
文化纵横, 2020, (01) :43-57
[4]   人工智能:一种意识形态视角 [J].
沈江平 .
东南学术, 2019, (02) :65-74+247
[5]   智能时代的人-机-人关系——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考 [J].
常晋芳 .
东南学术, 2019, (02) :75-82
[6]   人机关系:基于中国文化的机体哲学分析 [J].
于雪 ;
王前 .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7, 34 (01) :97-102
[8]   “算法逻辑”下的数字劳动:一项对平台经济下外卖送餐员的研究 [J].
孙萍 .
思想战线, 2019, (06) :50-57
[9]   从“代理”到“替代”的技术与正在“过时”的人类? [J].
李河 .
中国社会科学, 2020, (10) :116-140+207
[10]  
南京课程.[M].贝尔纳·斯蒂格勒.南京大学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