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理论与社会空间理论的耦合和创新

被引:20
作者
林聚任 [1 ]
申丛丛 [2 ]
机构
[1]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
[2]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关键词
后现代理论; 社会空间理论; 耦合; 创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 [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30301 ; 1204 ;
摘要
20世纪后半叶以来,随着"后工业社会"或"后现代社会"渐趋凸显,西方以现代性为主要特征的理论传统及发展模式出现了危机,受到了广泛质疑和批评。相应地,社会理论研究相关的多个领域了发生了一系列新转向。其中"后现代转向"是一个突出方面。这种转向既是社会理论自身发展危机的反映,也有深刻的社会文化和学术变迁根源。在此背景下,传统理论在走向"终结",而各种"后现代"理论观点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近年来兴起的社会空间理论就是一个突出方面,作为一类具有跨学科性和后现代性特征的新理论,它实际上也是这种理论大思潮下理论综合与创新性发展的结果。本文侧重分析社会空间理论兴起的理论背景,其主要理论取向及其对空间社会学新学科发展的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1]  
社会关系与空间结构.[M].(英) 格利高里; 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2]  
劳动的空间分工.[M].梁光严; 译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3]  
后现代地理学.[M].(美)爱德华·W.苏贾(EdwardW.Soja)著;王文斌译;.商务印书馆.2004,
[14]  
世纪末社会理论.[M].(美)杰夫瑞·C.亚历山大(JeffreyC.Alexander)著;张旅平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5]  
Blackwell社会理论指南.[M].(英)布赖恩·特纳(BryanS.Turner)编;李康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6]  
后现代社会理论.[M].(美)乔治·瑞泽尔(GeorgeRitzer)著;谢立中等译;.华夏出版社.2003,
[17]  
后现代转向.[M].(美)斯蒂芬·贝斯特(StevenBest);(美)道格拉斯·科尔纳(DouglasKellner)原著;陈刚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8]  
社会是如何可能的.[M].(德)齐美尔(GeorgSimmel)著;林荣远编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9]  
后现代转向.[M].[美]史蒂文·塞德曼编;吴世雄等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