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思考

被引:18
作者
姚振武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时间顺序; 完形; 声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0 [语言学];
学科分类号
030303 ; 0501 ; 050102 ;
摘要
文章对“认知语言学”的一些基本观点提出质疑。第一部分主要结合语言事实讨论认知语言学有关汉语的诸“原则”,认为这些原则往往存在许多反例。第二部分主要讨论认知语言学的语言观,认为这种语言观不适于解释语言的历史演变及多样性,有随意性和自相矛盾的嫌疑,所引起的问题比所试图说明的问题要多得多。第三部分是这种语言观的溯源,认为认知语言学的语言观与中国传统语言学中“声训”的语言观是一致的,认知语言学只是把声训的语言观延伸到语法学中来了。“声训”开了中国认知语言学的先河。第四部分为结语。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2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对句法成因的解释 [J].
王寅 ;
李弘 .
外语学刊, 2003, (01) :20-25+112
[2]   正确对待外来理论——谈对“时间顺序原则”的评价及运用 [J].
孙良明 ;
金敬华 .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2, (04) :17-19
[3]   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 [J].
沈家煊 .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 (04) :268-275+320
[4]   抽象原则和临摹原则在汉语语法史中的体现 [J].
蒋绍愚 .
古汉语研究, 1999, (04) :2-5
[5]   转指和转喻附视频 [J].
沈家煊 .
当代语言学, 1999, (01) :3-15+61
[6]   汉语谓词性成分名词化的原因及规律 [J].
姚振武 .
中国语文, 1996, (01) :31-39
[7]   关于自指和转指 [J].
姚振武 .
古汉语研究, 1994, (03) :10-15
[8]   关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思考 [J].
袁毓林 .
中国社会科学, 1994, (01) :183-198
[9]   句法的象似性问题 [J].
沈家煊 .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3, (01) :2-8+80
[10]   汉语中的时间和意象(中) [J].
谢信一 ;
叶蜚声 .
国外语言学, 1992, (01) :20-2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