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地区暖区暴雨特征分析

被引:74
作者
陈玥 [1 ]
谌芸 [2 ]
陈涛 [2 ]
何晗 [3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 国家气象中心
[3]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关键词
暖区暴雨; 统计; 冷锋; 暖切变; 副热带高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2 [液态降水(降雨)];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2007到2013年5-9月间常规和非常规资料以及6 h一次的NCEP 1°×1°再分析资料,将长江中下游地区暖区暴雨按天气形势划分为冷锋前暖区暴雨、暖切变暖区暴雨以及副热带高压边缘暖区暴雨三种类型。统计表明暖区暴雨一般发生在距离切变线(锋线)100~300 km的暖区内。主要结论包括:(1)冷锋型降水强度偏弱且分布均匀,集中在5、6月;暖切变型发生次数最多且强度大,主要发生在6、7月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偏南部;副热带高压边缘型发生次数最少但强度较大,发生在7、8月。暖区暴雨的发生次数及强度在大别山、皖南山区较为集中。(2)暖区暴雨中短时强降水贡献大。(3)冷锋背景下的暖区暴雨一般产生在锋前低压槽中,暴雨落区与高低空急流耦合有紧密联系;暖切变型以低层暖切变线为主要天气背景,地面常有弱静止锋,暖区对流活动与中尺度急流结构、地形强迫等因素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副热带高压边缘暖区暴雨与局地的水汽积累和对流不稳定条件的发展有密切关系。据此建立三类暖区暴雨的概念模型。
引用
收藏
页码:724 / 73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中尺度气象学.[M].寿绍文; 主编.气象出版社.2003,
[2]  
中国主要天气过程的分析.[M].寿绍文等编著;.气象出版社.1997,
[3]  
华南前汛期暴雨.[M].黄士松 主编.广东科技出版社.1986,
[4]   梅雨锋上边界层中尺度扰动涡旋的个例研究 [J].
沈杭锋 ;
章元直 ;
查贲 ;
陈勇明 ;
翟国庆 .
大气科学, 2015, 39 (05) :1025-1037
[5]   北京7·21暴雨暖区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数值模拟 [J].
王淑莉 ;
康红文 ;
谷湘潜 ;
倪允琪 .
气象, 2015, 41 (05) :544-553
[6]   低涡和副热带高压共同影响下的暴雨落区分析 [J].
孙兴池 ;
郭俊建 ;
王业宏 ;
侯淑梅 .
气象, 2015, 41 (04) :401-408
[7]   北方一次暖区大暴雨强降水成因探讨 [J].
徐珺 ;
杨舒楠 ;
孙军 ;
张芳华 ;
谌芸 .
气象, 2014, 40 (12) :1455-1463
[8]   贵州初夏两次暖区暴雨的对比分析 [J].
周明飞 ;
杜小玲 ;
熊伟 .
气象, 2014, 40 (02) :186-195
[9]   华南暖区暴雨的一种低层重力波触发机制 [J].
徐燚 ;
闫敬华 ;
王谦谦 ;
董加斌 .
高原气象 , 2013, (04) :1050-1061
[10]   北京721特大暴雨极端性分析及思考(一)观测分析及思考 [J].
谌芸 ;
孙军 ;
徐珺 ;
杨舒楠 ;
宗志平 ;
陈涛 ;
方翀 ;
盛杰 .
气象, 2012, 38 (10) :1255-1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