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年河南初夏旱涝异常特征分析

被引:4
作者
孙景兰
徐文明
机构
[1] 河南省气象台
关键词
初夏降水; 旱涝年; 高度指数; 潜热通量; SST;
D O I
10.16032/j.issn.1004-4965.2008.04.018
中图分类号
P426.614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对1958~2006年河南38站的6月降水量进行分析,发现EOF第一模态呈全省一致的分布型,因此用38站平均降水量代表全省初夏降水。选取旱、涝年,对异常合成场进行分析,在涝年,北太平洋和日本以南洋面为负的潜热通量异常;500 hPa贝加尔湖以北有正的高度异常,我国东部和近海为正的高度异常,北太平洋为正的高度异常;850 hPa河南省西部是异常的东北风,东部是异常的西南风。通过定义高度指数,得到与河南省初夏降水关系密切的500 hPa高度场分布型,即贝加尔湖高压脊偏强,东亚大槽偏弱和西太副高偏北同时存在。对海洋要素场的相关分析表明,前期太平洋黑潮区的SST较高,海洋持续向大气输送潜热通量偏多,后期其东北侧太平洋从大气吸收热量,导致上空的位势高度偏高,有利于河南省降水。
引用
收藏
页码:430 / 43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及其与全球热通量的关系 [J].
徐文明 ;
孙照渤 ;
曾刚 ;
邓伟涛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7, (01) :26-33
[2]   北半球环状模(NAM)、东北冷涡与前汛期华南旱涝 [J].
苗春生 ;
吴志伟 ;
何金海 .
热带气象学报, 2006, (06) :593-599
[3]   夏季热带西太平洋对流与长江中下游降水关系的研究 [J].
闵锦忠 ;
李春 ;
吴芃 .
大气科学, 2005, (06) :105-112
[4]   华北汛期降水量年际变化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 [J].
陆日宇 .
科学通报, 2005, (11) :1131-1135
[5]   大气环流异常对山东雨季降水的影响 [J].
王庆 ;
孙即霖 ;
刘诗军 ;
周晓英 .
热带气象学报, 2005, (02) :181-190
[6]   2003年淮河洪涝与西太副高异常及成因的关系 [J].
毕宝贵 ;
章国材 ;
李泽椿 .
热带气象学报, 2004, (05) :505-514
[7]   1月份黑潮区域海温异常与我国夏季降水的关系 [J].
李忠贤 ;
孙照渤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4, (03) :374-380
[8]   冬季太平洋海温变化对中国5月降水的影响 [J].
严华生 ;
吕俊梅 ;
琚建华 ;
王会军 .
气象科学, 2002, (04) :410-415
[9]   印度洋海气热通量交换研究 [J].
周天军 ;
张学洪 .
大气科学, 2002, (02) :161-170
[10]   空间非均匀加热对副热带高压形成和变异的影响──Ⅲ:凝结潜热加热与南亚高压及西太平洋副高 [J].
刘屹岷 ;
吴国雄 ;
刘辉 ;
刘平 .
气象学报, 1999, (05) :525-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