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工程创新人才国际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基于“双跨”团队体验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建构

被引:66
作者
宋余庆 [1 ]
陈权 [2 ]
刘哲 [1 ]
朱轶 [1 ]
潘天红 [3 ]
刘会霞 [4 ]
机构
[1] 江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
[2] 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3] 江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4] 江苏大学工程训练中心
关键词
新工科; 工程创新人才; 混合式学习; “双跨”团队;
D O I
10.13316/j.cnki.jhem.20180423.013
中图分类号
G642 [教学理论、教学法];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新工科的理想目标是培养适应新时代、新技术要求的现代化工程创新人才。文章分析了新工科背景下工程创新人才的内涵素质和混合式学习的基本理念,剖析了我国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高等工程教育工程实践和创新力不足、高等工程实践教育国际化视域和跨学科整合不够等主要问题。江苏大学围绕新工科国际化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展开了探索和实践,同日本、韩国等多所高校合作,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基本思路和理念,把传统课堂教学和现代多媒体网络学习有机结合,建构了"跨国、跨学科团队体验式的工程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02 / 10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工程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国际化实践能力.[N].李玉兰;朱振国;.光明日报.2009,
[2]  
工程系统论.[M].李喜先等; 著.科学出版社.2007,
[3]  
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黄荣怀;周跃良;王迎[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   地方高校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J].
陈玲 ;
徐晓艳 ;
管图华 ;
刘红梅 .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7, 34 (10) :182-186
[5]   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 [J].
钟登华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 (03) :1-6
[6]   混合式学习探究 [J].
杜世纯 ;
傅泽田 .
中国高教研究, 2016, (10) :52-55+92
[7]   构建“三位一体”实验教学体系培养本科生创新型人才 [J].
王革思 ;
周天 ;
高明生 ;
李杨 ;
宋瑞琳 .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6, 33 (09) :18-21
[8]   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6高等教育版)解读与启示 [J].
金慧 ;
刘迪 ;
高玲慧 ;
宋蕾 .
远程教育杂志, 2016, 35 (02) :3-10
[9]   从工程哲学反思工程教育及其思想 [J].
邓波 ;
徐德龙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4, 30 (01) :83-89
[10]   基于CDIO项目式教学的教师能力培养 [J].
张婧 ;
韩雁 ;
梁志星 .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27 (11) :11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