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CMP风场的中国近海18个海区海面大风季节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23
作者
王慧 [1 ]
隋伟辉 [2 ]
机构
[1] 国家气象中心
[2] 北京华风气象影视信息集团
关键词
CCMP风场; 近海海区; 大风日数; 风速; 季节变化;
D O I
10.19517/j.1671-6345.2013.04.021
中图分类号
P468.026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1988—2010年CCMP(Cross Calibrated Multi-Platform)高时空分辨率10m风场分析了我国近海海区的大风(6级以上)日数和大风风速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且按照中央气象台对近海海区的划分,分析了近海18个海区大风的季节变化特征。我国近海大风日数高值中心及大风风速高值中心都集中于巴士海峡、台湾海峡和南海东北部海域,在巴士海峡和南海东北部海域交界处最高可达140天以上,平均大风风速达到13m/s以上。从季节变化来看,大风日数和大风风速充分体现了东亚季风冬强夏弱的特点。冬半年,大风日数及风速高值中心一直位于东海东北部、台湾海峡、巴士海峡、南海东北部以及南海西南部海域,12月是一年之中大风日数和强度的峰值时期。从4月开始,南海西南部的高值中心消失,而以北海域的高值区的分布基本不变,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9月。近海18个海区的季节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区域差别,南海中部和南部的4个海域大风日数呈双峰型变化,冬季的12月至次年1月出现最高值,夏季西南季风时期的7—8月出现次高值。除琼州海峡外,包括南海北部海域的其余13个海区高值均在冬季12月至次年1月,低值出现在夏季6—7月。
引用
收藏
页码:720 / 72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基于CCMP风场的近22年中国海海表风场特征分析 [J].
郑崇伟 .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1, 34 (03) :41-46
[2]   近22年西北太平洋海表风速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J].
刘志宏 ;
郑崇伟 ;
庄卉 ;
李靖 ;
姚雪峰 .
海洋技术, 2011, 30 (02) :127-130
[3]   我国近海大风分布特征及成因 [J].
徐蜜蜜 ;
徐海明 .
热带气象学报, 2010, 26 (06) :716-723
[4]   东亚季风强度变化对河北省气候的影响 [J].
史印山 ;
池俊成 ;
孔凡朝 .
气象科技, 2007, (01) :49-52
[5]   东亚夏季风的变化及对松嫩流域旱涝影响 [J].
张志秀 ;
谢安 ;
白人海 .
气象科技, 2006, (05) :542-546
[6]   QuikSCAT散射计矢量风统计特征及南海大风遥感分析 [J].
刘春霞 ;
何溪澄 .
热带气象学报, 2003, (S1) :107-117
[7]   东亚冬季风强度指数与青岛区域降水相关分析 [J].
缪三银 ;
张晓慧 ;
蔡夕方 ;
金德山 ;
陈文玉 .
气象科技, 2002, (02) :87-90
[8]   东亚季风指数的定义及其与中国气候的关系 [J].
乔云亭 ;
陈烈庭 ;
张庆云 .
大气科学, 2002, (01) :69-82
[9]   西北太平洋风场和海浪场特点分析 [J].
刘金芳 ;
孙立尹 .
海洋预报, 2000, (03) :54-62
[10]   南海海面风场和浪场季平均特征的卫星遥感分析 [J].
齐义泉 ;
施平 ;
毛庆文 .
中国海洋平台, 1997, (03) :23-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