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3 条
2019年长江中下游伏秋连旱演变特征
被引:19
作者:

李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

袁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

王遵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

赵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

元慧慧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

郁红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
机构:
[1] 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
[2] 国家气候中心
来源: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干旱;
降水量;
气温;
气象干旱综合指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16 [降水引起的灾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19年7月下旬至秋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近50年来历史同期最严重的伏秋连旱,并给多地农业、生态、水资源等带来了严重不利影响。利用我国逐日台站气温和降水资料以及全国逐日气象干旱综合指数,详细分析了2019年长江中下游7省(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浙江、福建)伏秋连旱的主要特征,并将干旱发展演变过程与近10年最严重的2011年春旱做了简要对比。分析表明,2019年7月下旬至秋季(7月20日至11月30日),长江中下游区域平均降水量为近50年历史同期最少,平均无降水日数和平均气温分别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和第一。该区域持续高温少雨,导致气象干旱迅速发展,重旱以上平均和最大面积均达到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大,使其成为近50年来历史同期最严重的伏秋连旱。此次气象干旱表现出以下显著的特征:干旱范围广、强度大;始于黄淮而止于江南,旱灾旱情最重位于江南地区,且持续时间最长;东西振荡和南北摆动幅度大;各阶段干旱平均强度和持续时间呈现大致反位相的波动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1641 / 165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 [1] 长江中下游地区2010/2011年秋冬春连旱成因再分析[J]. 干旱气象, 2019, 37 (02) : 198 - 208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荣艳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石丹丹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
- [2] 长江中下游地区气象干旱特征[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 (02) : 374 - 384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柴旭荣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胡炜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3] 长江中下游地区2011年冬春连旱及2013年夏季高温干旱环流特征及其与Rossby波活动的联系对比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2017, 33 (06) : 992 - 999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王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安吉县气象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许志丽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内蒙古气象科学研究所 安吉县气象局许金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敦化市气象局 安吉县气象局
- [4] 基于MCI的中国干旱时空分布及灾情变化特征[J]. 气象, 2017, 43 (11) : 1402 - 1409廖要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国家气候中心张存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国家气候中心
- [5] 基于PDSI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分布特征[J]. 高原气象, 2016, 35 (03) : 693 - 707王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气科学学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气科学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高晶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内蒙古气候中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气科学学院
- [6]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与预测研究进展及其应用综述[J]. 气象, 2014, 40 (07) : 860 - 874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高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刘绿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宋艳玲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高荣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王遵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龚志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王永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陈丽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李清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柯宗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孙丞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贾小龙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 [7] 2011年长江中下游春旱的气候特征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4, 23 (01) : 139 - 145陈鲜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国家气候中心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周兵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钟海玲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柳艳菊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8] 基于CI指数的淮河流域干旱时空特征研究[J]. 气象, 2013, 39 (09) : 1171 - 1175谢五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气候中心田红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气候中心王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气候中心唐为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气候中心
- [9] 2011年春季长江中下游严重干旱的异常环流分析[J]. 农业灾害研究, 2013, 3 (04) : 55 - 57+61姚萍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苏省东台市气象局 江苏省东台市气象局黄小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江苏省东台市气象局陈菲菲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苏省东台市气象局 江苏省东台市气象局刘雯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苏省东台市气象局 江苏省东台市气象局王一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苏省东台市气象局 江苏省东台市气象局
- [10] 部分地面要素历史基础气象资料质量检测[J]. 应用气象学报, 2012, 23 (06) : 739 - 747任芝花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余予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邹凤玲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许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