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2 条
长江中下游地区气象干旱特征
被引:18
作者:
李明
[1
,2
,3
]
柴旭荣
[1
]
王贵文
[1
]
胡炜霞
[4
]
张莲芝
[1
]
机构:
[1] 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
[3] 山西师范大学遥感与气候信息实验室
[4] 不详
来源:
关键词:
气象干旱;
联合发生概率;
游程理论;
标准化降水指数;
Copula函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16 [降水引起的灾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旱灾将直接影响该区域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国家粮食安全。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SPI),采用1961-2015年的中国地面降水月值0.5°×0.5°格点数据集,通过游程理论定义气象干旱事件,并获取了描述干旱事件特征的三个变量:干旱历时、干旱烈度和烈度峰值。指数函数和伽马函数分别用来拟合干旱历时和干旱烈度的边缘分布,Clayton Copula函数用来构建干旱历时和干旱烈度的联合分布。在此基础上,分别用常规单变量和基于Copula双变量的频率分析方法探讨55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事件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时间尺度下,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干旱特征空间格局存在一定的差异,最严重的干旱主要发生在长江下游地区;(2)不同时间尺度的干旱历时和干旱烈度均呈正相关,即较严重的干旱事件通常持续更长的时间;(3)鄱阳湖流域和长江干流下游的北部干旱风险较高,而陕西南部、河南南部、湖北大部和湖南的中北部干旱风险较低。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干旱灾害的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374 / 384
页数:11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