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类胡萝卜素又产靛蓝的菌株的研究

被引:8
作者
李晖
吴云
机构
[1] 湖北医科大学病毒研究所
关键词
靛蓝,类胡萝卜素,NAH质粒,接合转移;
D O I
10.13995/j.cnki.11-1802/ts.1998.02.002
中图分类号
TS201.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用接合转移方法,将萘(NAH)质粒转移到类胡萝卜素产生菌中,获得的接合子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既可以产生类胡萝卜素,也可以产生靛蓝。NAH质粒用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和EcoRⅠ分别进行酶切分析,并测定其分子量约为3.64×107道尔顿。本研究为构建同一菌株中可产生多种色素的高效菌株,探究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途径,为微生物发酵生产食用色素和化工产品开拓新的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3 / 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改良质粒快提法及其在酶切检查中的应用 [J].
杨于军 ;
周辰 ;
A.JONG .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1990, (04) :326-2+325
[2]   一株胡萝卜素高产菌Cr-1的研究 [J].
张素琴 ;
朱湘民 ;
马国华 ;
吴云 ;
张先恩 ;
宋冬林 .
食品与发酵工业, 1989, (05) :1-5
[3]   萘质粒转移到大肠杆菌中合成靛蓝的研究 [J].
吴芸 ;
张素琴 ;
马国华 ;
宋冬林 ;
赵姬勇 .
遗传学报, 1989, (04) :318-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