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地区石炭-二叠纪三角洲的沉积机理

被引:24
作者
沈玉林 [1 ,2 ]
郭英海 [1 ,2 ]
李壮福 [1 ]
魏新善 [3 ]
邵玉宝 [1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矿业大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三角洲; 沉积机理; 石炭-二叠纪; 鄂尔多斯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P512.1 [风化作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露头剖面、岩心观测、测井对比、砂岩镜下特征等分析,综合考虑控制三角洲沉积机理的诸多因素,将区内石炭-二叠纪三角洲详细划分为4种类型,认为三角洲的沉积类型及特征受古地形、河流性质、河流水体与蓄水盆地间的密度差异、蓄水盆地水体水动力条件等因素共同控制.研究结果表明:早二叠世太原期为陆表海背景下的浅水曲流河三角洲,喷流机制属平面喷流,底流作用弱,砂体延伸不远;早二叠世山西期发育残余陆表海-近海湖泊浅水曲流河三角洲,喷流机制为轴状喷流,河控作用显著,湖泊水体改造弱;中二叠世石盒子期为近海内陆湖泊具辫状河性质的浅水三角洲,喷流机制属平面喷流,砂体延伸远,多期冲刷-叠置显著;晚二叠世石千峰期发育内陆湖泊三角洲.
引用
收藏
页码:936 / 94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华北盆山演化对深部煤与煤层气赋存的制约 [J].
琚宜文 ;
卫明明 ;
薛传东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1, 40 (03) :390-398
[2]  
Detailed sedimentary facies of a sandstone reservoir in the eastern zone of the Sulige gas field, Ordos Basin[J]. LI Yijun1,, ZHAO Yong1, YANG Renchao2, FAN Aiping2, LI Fuping1 1Sulige Gas Field Research Center, Changqing Oilfield Company, Xi’an 710018, China 2College of Geolog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266510, China.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0(06)
[5]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塔巴庙地区山西组一段海相、过渡相沉积标志研究及环境演化分析 [J].
刘家铎 ;
田景春 ;
张翔 ;
张哨楠 ;
聂永生 ;
赵强 ;
韦东晓 .
沉积学报, 2006, (01) :36-42
[6]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庙地区二叠系山西组及下石盒子组盒八段沉积相 [J].
沈玉林 ;
郭英海 ;
李壮福 .
古地理学报, 2006, (01) :53-62
[7]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上古生界三角洲沉积特征 [J].
赵虹 ;
党犇 ;
李文厚 .
天然气工业, 2006, (01) :26-29+157
[8]   鄂尔多斯地区二叠系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其模式 [J].
杨仁超 ;
韩作振 ;
李文厚 ;
樊爱萍 ;
李义军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3) :340-344
[9]   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三角洲沉积体系平面展布特征 [J].
付锁堂 ;
田景春 ;
陈洪德 ;
侯中健 ;
张锦泉 ;
刘文均 ;
杨华 ;
付金华 ;
范正平 ;
石晓英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3) :236-241
[10]   内蒙古苏里格庙地区晚古生代层序地层学研究 [J].
李文厚 ;
屈红军 ;
魏红红 ;
陈全红 ;
刘锐娥 ;
赵虹 .
地层学杂志, 2003, (01) :41-4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