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地区二叠系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其模式

被引:40
作者
杨仁超
韩作振
李文厚
樊爱萍
李义军
机构
[1] 山东科技大学地球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3] 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山东济南 山东省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青岛 
[4] 山东济南 山东省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青岛 
[5] 陕西西安 
[6] 陕西西安
关键词
二叠系; 三角洲沉积; 沉积模式; 鄂尔多斯地区;
D O I
10.16152/j.cnki.xdxbzr.2004.03.025
中图分类号
P534.46 [二叠纪(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为研究鄂尔多斯地区二叠系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其形成机理,找出有利的天然气储集体的空间分布规律。方法 观察描述岩石露头剖面13条,钻井岩心62口;室内薄片鉴定158件、扫描电镜和粒度分析样品各50件。结果 探讨了两类三角洲沉积的形成机理,建立了两种不同的三角洲沉积模式;三角洲沉积体系是鄂尔多斯地区二叠系主体沉积类型之一,包括曲流河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二叠系三角洲沉积为一种以河流作用为主的建设性浅水三角洲;三角洲平原部分迅速向前推进并广泛分布,成为砂层集中发育带,分流河道砂体是其砂体骨架;河口砂坝和前缘席状砂不发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构成三角洲前缘砂体骨架。结论 河流类型、盆地坡降、构造背景、水动力条件、水介质密度及喷流机制等是决定三角洲沉积类型的主要控制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340 / 34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沉积体系演化与煤成气藏 [J].
汪正江 ;
陈洪德 ;
张锦泉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2, (02) :18-23
[2]   鄂尔多斯地区晚古生代沉积体系及古地理演化 [J].
郭英海 ;
刘焕杰 ;
权彪 ;
汪泽成 ;
钱凯 .
沉积学报, 1998, (03) :44-51
[3]   川口油田长6段油层组储集层特征与油气富集规律 [J].
李文厚 ;
柳益群 ;
冯乔 .
岩石学报, 1998, (01) :118-128
[4]   台北凹陷中侏罗统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与油气的关系 [J].
李文厚 ;
柳益群 ;
冯乔 ;
袁明生 ;
张世焕 ;
王武和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 (03) :67-72
[5]   晋中北山西组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聚煤作用 [J].
郭英海,刘焕杰,李壮福,何康林 ;
不详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 1995, (01) :64-70
[6]  
BEST J L Braided rivers Perspectives and problems. BRISTOW C S. Braided Rivers spec Publ Geol Soc Lond .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