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碳通量时空演变与模型构建

被引:2
作者
吴萍 [1 ]
吴克宁 [2 ]
李爱新 [1 ]
机构
[1] 江西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
[2] 中国地质大学土地科学技术学院
关键词
土地科学体系; 碳通量; 时空序列; 回归模型; 江西省;
D O I
10.13708/j.cnki.cn11-2640.2011.11.002
中图分类号
X502 [污染分析与测定];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研究目的:研究区域碳通量时空演变规律和主要影响因子,指导区域减排增汇。研究方法:分别从人口碳源、水泥生产碳源、化石燃料消费碳源、森林植被碳汇、农作物碳汇、土壤碳汇6大引致碳库变化的通量测算区域净碳排总量,梳理时间尺度变化趋势,探索空间尺度分异规律,定量化建立碳通量影响因子回归模型,讨论测算误差并研究展望。研究结果:(1)江西省2008年碳排总量54.88 TgC,1996—2008年碳排总量年均增幅7.19%,但单位GDP碳排量却以年均5.93%的降幅逐年递减;(2)人口、水泥生产、化石能源消费、森林植被成为影响区域碳库变化的主要因子,累计因子贡献率达到99.93%;(3)在95%的置信区间建立多元一次回归模型,以期在自变量预测的基础上减控未来碳通量值;(4)碳排强度在空间分布上与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密切相关,以工业和能源为主导的九江、萍乡、宜春等地市分别以10.61 TgC、9.77 TgC和8.69 TgC的碳排量位列全省前三。研究结论:提供了较全面测算地区净碳排的有力工具。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8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大都市碳源碳汇研究——以上海市为例.[D].钱杰.华东师范大学.2004, 04
[2]  
中国气候、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M].何勇等; 编.气象出版社.2006,
[3]  
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碳蓄积.[M].于贵瑞; 主编.气象出版社.2003,
[4]  
城市生态学.[M].宋永昌等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   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人均碳排放重心移动及原因分析 [J].
王倩倩 ;
黄贤金 ;
陈志刚 ;
谭丹 ;
揣小伟 .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 (05) :833-841
[6]   江苏省区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效应分析 [J].
李颖 ;
黄贤金 ;
甄峰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24(S2) (S2) :102-107
[7]   土地利用变化的土壤碳效应研究进展 [J].
欧阳婷萍 ;
张金兰 ;
曾敬 ;
邹毅 ;
朱照宇 .
热带地理, 2008, (03) :203-208
[8]   1981~2000年中国陆地植被碳汇的估算 [J].
方精云 ;
郭兆迪 ;
朴世龙 ;
陈安平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06) :804-812
[9]   近20年来中国大陆农田表土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趋势 [J].
黄耀 ;
孙文娟 .
科学通报 , 2006, (07) :750-763
[10]  
Estimate of CH_4 Emissions from Year-Round Flooded Rice Fields During Rice Growing Season in China.[J].H. TSURUTA;A. MOSIER.Pedosphere.2005, 01